[实用新型]翼子板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1443.0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0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勇;潘俊;蔡汉琛;罗培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朱业刚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翼子板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翼子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翼子板为外造型零件,对周边间隙、面差控制很严格,同时翼子板和轮罩板是薄板件,容易变形,尤其在车身正前方靠近前大灯处的安装点,悬臂长、刚度差、精度要求高。
现有的一种翼子板支撑结构(例如丰田卡罗拉的翼子板支撑结构),车身焊接后,连接在翼子板与轮罩板之间的支架法向无法根据翼子板需求而调整,同时焊接匹配面为大平面,易振动异响。
现有的另一种翼子板支撑结构(例如广汽传褀GA3的翼子板支撑结构),连接在翼子板与轮罩板之间的支架法向精度可调,但是该翼子板支撑结构分件焊接并螺接,结构复杂、悬臂很长(达到193mm),同时安装点刚度低(实测值62N/mm)。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翼子板支撑结构其结构复杂且安装点刚度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翼子板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翼子板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前轮罩、第一紧固调节螺栓、第二紧固调节螺栓及翼子板安装件,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前轮罩的一侧形成有翼子板安装面,所述翼子板安装件固定在所述翼子板安装面上,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有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紧固调节螺栓及第二紧固调节螺栓的第一调节长孔及第二调节长孔,所述第一调节长孔及第二调节长孔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翼子板安装面的法向,所述第一紧固调节螺栓、第二紧固调节螺栓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调节长孔及第二调节长孔中,并分别与形成在所述前轮罩边缘上的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罩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边缘形成为阶梯面,所述支撑件与之对应的一侧形成为与所述阶梯面贴合的匹配面。前轮罩提供的安装面为阶梯面,相对传统车型的大平面,此结构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同时有利于根据需要更改第一紧固调节螺栓与第二紧固调节螺栓的间距(即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螺纹之间的孔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长孔及第二调节长孔到所述支撑件靠近前轮罩一侧的边缘的距离大于所述阶梯面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匹配面为L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有平行于所述翼子板安装面的法向的第一调节面及第二调节面,所述第一调节长孔及第二调节长孔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调节面及第二调节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形成在所述阶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翼子板安装面上设置有安装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翼子板安装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翼子板安装面上的第一安装螺母及第二安装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长孔及第二调节长孔的孔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安装螺母及第二安装螺母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呈“簸箕”状。相对传统车型结构,支撑件的强度和刚度明显提升,此处安装点的刚度可以达到236N/mm(而相广汽GA3此处安装点刚度值仅为62N/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翼子板支撑结构,拧松第一紧固调节螺栓及第二紧固调节螺栓,可以沿翼子板安装面的法向移动支撑件,进而实现安装在翼子板安装面的翼子板的法向调节,简单有效地实现翼子板前端与周边件间隙、面差的控制。并且保证了支撑件与前轮罩的安装点所需的强度和刚度,避免结构不稳而失效或异响。并且,通过更改第一紧固调节螺栓与第二紧固调节螺栓的间距(即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螺纹之间的孔间距),可推广到多种应用环境(具有悬臂梁安装结构的应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支撑结构其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支撑件;10、翼子板安装面;101、安装定位孔;11、第一调节长孔;12、第二调节长孔;13、第一调节面;14、第二调节面;2、前轮罩;20、阶梯面;21、第一螺纹孔;22、第二螺纹孔;31、第一紧固调节螺栓;32、第一紧固调节螺栓;4、翼子板安装件;41、第一安装螺母;42、第二安装螺母;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1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汽车加油小门盖板
- 下一篇:前纵梁支撑杆,前纵梁支撑结构以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