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布袋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1244.X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2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经宽;高红斌;胡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46/0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袋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具体为一种布袋除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布袋除尘器包括其上带有进、出气口及除灰口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将壳体内腔密闭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的斜隔板,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斜隔板的上、下,除灰口位于壳体底部;斜隔板上均布并固定有多个除尘单元,所述的除尘单元包括作为内支撑的龙骨和包覆在龙骨外的滤袋,龙骨围成的内腔一端固定有文氏管,各除尘单元的文氏管与反喷吹管相连。工作时,含尘气体由进气口进入壳体,从斜隔板下方的滤袋外进入滤袋内,粉尘被阻挡在滤袋外表面,净化的空气进入滤袋内,再经斜隔板上方的滤袋排出而进入壳体,最后由出气口排出,滤袋上的粉尘下落并由除灰口排出。使用一段时间,滤袋堵塞,需进行反喷吹,即从反喷吹管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文氏管进入除尘单元内,将滤袋上的粉尘吹落。上述现有的布袋除尘器,其内的除尘单元长度较大且为圆筒状(沿长度方向各处横截面形状、尺寸相同),反喷吹压缩空气从文氏管吹入后,沿除尘单元长度方向产生压力衰减,为保证整个滤袋特别是除尘单元中下部滤袋喷吹完全,需要更大的反喷吹气体压力,这样,反喷吹压力压缩空气入口处的滤袋将承受更大的张力,导致反喷吹压缩空气入口处的滤袋极易破损,影响了布袋除尘器运行的寿命、稳定性和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布袋除尘器的布袋在反喷吹压缩空气入口处容易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布袋降尘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其上带有进、出气口及除灰口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将壳体内腔密闭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的斜隔板,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斜隔板的上、下,除灰口位于壳体底部;斜隔板上均布并固定有多个除尘单元,所述的除尘单元包括作为内支撑的龙骨和包覆在龙骨外的滤袋,龙骨围成的内腔一端固定有文氏管,各除尘单元的文氏管与反喷吹管相连;所述的除尘单元从设有文氏管的一端至另一端直径呈线性减小,即除尘单元呈圆台状。
进一步地,相邻两排的除尘单元设有文氏管的一端朝向相反,即一排朝上、另一排朝下。这样,可增加除尘单元在壳体内的排列密度,从而极大地提高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除尘单元的形状,一则在垂直高度上,使除尘单元内压强保持均匀,气流速度保持一致,使喷吹时布袋各部位受力均匀,由于直径梯度减小,下部所需风量减小,在保证喷吹效果的基础上,减小了初始风压和初始风量,改善了喷吹入口处滤袋的受力,提高了滤袋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布袋除尘器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二则在保持除尘单元间距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除尘单元在壳体内的分布或排列密度,极大地提高了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口,2-出气口,3-除灰口,4-壳体,5-斜隔板,6-龙骨,7-滤袋,8-文氏管,9-反喷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其上带有进、出气口1、2及除灰口3的壳体4,壳体4内设有将壳体内腔密闭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的斜隔板5,进气口1和出气口2分别位于斜隔板的上、下,除灰口3位于壳体底部;斜隔板5上均布并固定有多个除尘单元,所述的除尘单元包括作为内支撑的龙骨6和包覆在龙骨外的滤袋7,龙骨围成的内腔一端固定有文氏管8,各除尘单元的文氏管与反喷吹管9相连;所述的除尘单元从设有文氏管的一端至另一端直径呈线性减小,即除尘单元呈圆台状。进一步地,相邻两排的除尘单元设有文氏管8的一端朝向相反,即一排朝上、另一排朝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12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