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量化高强度电机机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20944.7 | 申请日: | 2015-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8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薛秀慧;李文科;李鹏;孙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06 | 分类号: | H02K5/06;H02K5/20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044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量化 强度 电机 机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轻量化高强度电机机座。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速铁路上使用的牵引电机机座,多为焊接结构,厚度较厚,密度大,结构简单,通风效果一般。另一部分采用球墨铸铁机座,内壁相对较厚,通风不良,不利于电机的轻量化。如一味的追求机座壁薄,减轻电机重量的同时,机座的机械强度会逐渐降低。
随着铁路系统的现代化及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动车车辆的轻量化、高速及路线的延长,无疑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改善电机机座结构强度和安装方式,降低机座的质量,是该领域研究设计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牵引电机机座存在内壁较厚、重量较重、机座强度较差且通风效果不良等问题,而提供一种轻量化高强度电机机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轻量化高强度电机机座,包括机座本体,机座本体上开设有贯通机座本体的机座内腔,机座内腔的腔壁上沿着机座内腔轴线的方向均布有若干条内筋,内筋上靠近出口一端的端部设有上凸的凸台,机座内腔的腔壁上靠近进口的位置设有一圈环筋;机座本体的一侧侧壁上均布有四个安装吊挂,其中两个安装吊挂位于侧壁上方、另外两个安装吊挂位于侧壁下方,并且侧壁上位于四个安装吊挂中心的位置设有一个防脱吊挂;机座本体的顶部设有进风缓冲腔,进风缓冲腔内的前端开设有若干个与机座内腔相通的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机座结构和安装方式。机座本体为高强度的球墨铸铁铸造而成,主壁厚最薄为10mm,机座内腔均布一周发散性的内筋,机座本体和定子铁心间的风路从这些发散性的内筋中间流出,降低定子铁心温度,内筋上靠近出口一端的端部设有上凸的凸台,用于定位定子铁心与机座本体轴向位置。机座本体靠近进风口处有一周环筋用于增强机座本体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机座安装时,机座本体上的四个安装吊挂的中心安装孔中间安装节点套,最后通过节点套的螺孔安装到转向架上即可,所述的节点套是由一个内圈为钢材、中间为弹性橡胶、外圈为钢材的结构,既保证强度又可以减震。节点套厚度为30mm,与接触机座本体的面积较大,靠近中心安装孔附近的面积较小,最大限度的节约电机重量。与节点套配合的位置厚度为50mm。形状复杂,强度高。能够满足重量在700kg左右的牵引电机的重量,并能承受高速动车所要求的转向架安装的冲击振动要求。
所述的机座本体的纵截面为正六面形状。内腔四周筋加工成圆形,组成外方内圆的结构。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机座尺寸,并为机座和定子铁心间形成风路提供载体。机座内腔的厚度均为10mm。
所述的进风缓冲腔和进风口位于机座本体顶部,进风缓冲腔是在机座本体上方形成一个大的进风口,冷却风进入大进风口后,缓冲一下,再从进风口进入电机内部。防止冷却风中的微小颗粒直接进入到电机内部,造成定子绝缘损伤。进风缓冲腔内进风口处铸造两个支撑筋,可增强机座本体强度的同时,将三相引出线隔开出线并固定。
所述的防脱吊挂,是为防止电机脱落的部件,转向架上的横杆穿入防脱吊挂中,防止安装吊挂失效后电机从转向架上脱落。
所述的内筋,是为定子铁心和机座本体一周形成风路,用于冷却定子铁心,同时增加机座内腔六面体的强度;所述的环筋,是为了增强机座本体的强度。
所述的环筋,是为了增强机座本体的强度,减缓冷却风的流速,使冷却风均匀的流入所述的内筋中,可达到定子铁心均匀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电机机座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机重量并保证其强度,同时能够利用其结构实现风路优化。电机安装时,通过在电机机座上安装节点套,然后通过节点套安装到转向架上的方式,具有减震功能,且安装简单、易落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机座本体、2-机座内腔、3-内筋、4-凸台、5-环筋、6-安装吊挂、7-防脱吊挂、8-进风缓冲腔、9-进风口、10-节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09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