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尘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0593.X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1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薛菲;吕璐;韩长民;吴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3/96;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王淳景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尘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2012年以来,国内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雾霾现象频发,国内公认燃煤电站排放的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是造成雾霾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环保部提出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改能源[2014]2093号文),要求东部十一省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制,即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Nm3、35mg/Nm3(简称“超低排放”)。
在国内80%以上燃煤发电机组采用石灰石-石膏法湿式装置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现有的这种装置主要功能为去除二氧化硫,未考虑烟尘协同脱除能力,该装置的二氧化硫脱除效率为95%左右,烟尘的去除效率为50%左右,其出口排放二氧化硫浓度一般不低于100mg/Nm3,烟尘不低于50mg/Nm3,难以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制。
现有的石灰石-石膏法湿式装置普遍采用一个吸收塔单入口进气方式,在装置内布置喷淋层、除雾装置等设备,烟气进入装置后向上运动与浆液逆流接触,该装置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二氧化硫、烟尘逃逸量大。采用单塔单入口进气方式烟气会垂直冲入脱硫装置内并向上运动,烟气到达首层喷淋层入口处远离装置入口区域的流量分布较高,靠近装置入口区域的流量分布较低;而喷淋层喷出的浆液在塔中心区域喷淋密度高,靠近塔壁的喷淋密度较低,致使烟气流量较大的区域超过浆液吸收容量而逃逸,尤其是靠近塔壁烟气逃逸量最大,导致出口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浓度大,难以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2)石膏液滴逃逸量大。一方面普遍采用管式或平板组合方式的除雾装置,出口石膏颗粒量不低于15mg/Nm3;另一方面除雾装置入口烟气流场分布不均(均方根值不低于30%),易造成其局部速度过大引起大量石膏液滴逃逸。
3)液气比大、能耗高。现有装置一般通过提高浆液喷淋量来增大二氧化硫和烟尘的去除效率,采用不低于4层喷淋层,液气比不低于14mg/m3,液气比大、能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脱硫装置,它液气比小、能耗低,不仅可以深度脱除二氧化硫,并能高效脱除烟尘中PM2.5颗粒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除尘脱硫装置,一种除尘脱硫装置,该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有浆池,所述浆池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塔体的中部开设有烟气入口,所述塔体内位于烟气入口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多层喷淋层和除雾器,所述塔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层持液均匀板和气流分布多孔板,所述至少一层持液均匀板设置在所述烟气入口的上方、最下一层喷淋层的下方,所述持液均匀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一,所述气流分布多孔板设置在最上一层喷淋层的上方、除雾器的下方,所述气流分布多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二。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塔体内设置有两层持液均匀板。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持液均匀板的开孔率为10%~50%。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流分布多孔板的开孔率为20%~50%。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塔体内还设置有两个聚气环,两个聚气环分别设置在最下两层喷淋层的下方。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聚气环的竖直截面为三角形。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喷淋层为多母管喷淋层,所述多母管喷淋层包括至少4根母管。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除雾器为三级屋脊式除雾器。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浆池内位于搅拌器的上方设置有多根氧化空气分布管,所述氧化空气分布管上开设有多个氧化空气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05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