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10kV电缆双回线路终端塔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20137.5 | 申请日: | 2015-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1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焦新敬;王鑫;王珅;张岩;纪永芹;赵迎;王玥;陈兆强;王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莱芜开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4H1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苏雪雪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10 kv 电缆 线路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220kV变电站内110kV电缆出线用终端塔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110kV电缆双回线路终端塔。
背景技术
20世纪初期,新建的220kV变电站110kV出线比较少,110kV出线均采用单回架空出线。近期,随着110kV变电站新增布点的增加,110kV出线需求增多,变电站周围出线走廊较拥挤,这就要求110kV出线采用电缆与架空线路混合出线,且必须采用双回线路同杆架设。原来已架设的110kV线路通常采用定型终端角钢塔(7738-12),这种定型终端角钢塔,由塔身、上层横担、中层横担、下层横担、避雷器、合成绝缘子、输电导线和电缆终端,其不足之处在于:该定型终端角钢塔(7738-12)只能满足变电站架空出线,当变电站出线走廊紧张,双回架空出线安全距离不满足要求时,能实现变电站架空出线一回,无法同时架空出线两回,极大地限制了变电站出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价低、供电安全可靠,安装简便,将电缆线路与架空线路有效结合起来,保证变电站供电运行可靠的110kV电缆双回线路终端塔。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110kV电缆双回线路终端塔,包括塔身、上层横担、中层横担、下层横担、输电导线、避雷器、合成绝缘子和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在塔身的上部从上到下依次对称设有两个上层横担、两个中层横担、两个下层横担和两个底层横担,在同一侧的上层横担外端部和中层横担外端部之间、同一侧的中层横担外端部和下层横担外端部之间、同一侧的下层横担外端部和底层横担外端部之间都固定设有避雷器和合成绝缘子,避雷器和合成绝缘子的连接端与电缆终端、输电导线固定连接,在塔身的下部等距分布固定设有横杆,横杆上设有与六根电缆分别对应的六个抱箍。
所述的塔身底部设有六个电缆套管,每根电缆的下端部都套设在相对应的电缆套管内。
所述的塔身上部的单根电缆通过单个抱箍和螺母固定在塔身上。
所述的上层横担、中层横担、下层横担和底层横担的长度相同,长度为3500—5000mm,上层横担、中层横担、下层横担和底层横担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所述的抱箍呈“U”型,抱箍的两个自由端分别穿过横杆上相应的通孔后并用螺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110kV线路采用电缆出线时,缩短了杆塔设计加工周期,且易于施工,便于定货、加工,大大减少了技术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资金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杆的结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中:1、塔身;2、上层横担;3、中层横担;4、下层横担;5、输电导线;6、避雷器;7、电缆终端;8、合成绝缘子;9、底层横担;10、电缆套管;11、横杆;12、抱箍;1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一种110kV电缆双回线路终端塔,包括塔身1、上层横担2、中层横担3、下层横担4、输电导线5、避雷器6、合成绝缘子8和电缆终端7,其特征在于:在塔身1的上部从上到下依次对称设有两个上层横担2、两个中层横担3、两个下层横担4和两个底层横担9,在同一侧的上层横担2外端部和中层横担3外端部之间、同一侧的中层横担3外端部和下层横担4外端部之间、同一侧的下层横担4外端部和底层横担9外端部之间都固定设有避雷器6和合成绝缘子8,避雷器6和合成绝缘子8的连接端与电缆终端7、输电导线5固定连接,这样,两个回路的六根电缆就分别连接固定在了相对应的避雷器6和合成绝缘子8的连接端上,在塔身1的下部等距分布固定设有横杆11,横杆11上设有与六根电缆分别对应的六个抱箍12,以将六根电缆分别固定。
所述的塔身1底部设有六个电缆套管10,每根电缆的下端部都套设在相对应的电缆套管10内,以对电缆进行保护。
所述的塔身1上部的单根电缆通过单个抱箍12和螺母13固定在塔身1上。
所述的上层横担2、中层横担3、下层横担4和底层横担9的长度相同,长度为3500—5000mm,上层横担2、中层横担3、下层横担4和底层横担9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所述的抱箍12呈“U”型,抱箍12的两个自由端分别穿过横杆11上相应的通孔后并用螺母13固定。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一个回路架空的输电导线5和一个回路的电缆固定连接在左侧的上层横担2、中层横担3、下层横担4和底层横担9之间;将另一个回路架空的输电导线5和另一个回路的电缆固定连接在右侧的上层横担2、中层横担3、下层横担4和底层横担9之间即可;安装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线路,降低了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莱芜开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莱芜开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01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发电式铁路路灯
- 下一篇:云台锁扣装置及其应用的云台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