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软体防洪水坝单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8334.3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0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易大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软体 防洪 水坝 单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水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软体防洪水坝单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抗洪中,传统使用沙袋,石料等抗洪材料。但是传统材料体积大,重量重,而且运输和储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空间。同时,构筑临时水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这往往不能满足第一时间快速布防的要求。另外,洪水过后,拆除移走临时的水坝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及人力,而且,如不及时拆除又会影响车辆等的通过。因此,需要一种在洪水未来时可以折叠起来而不会影响车辆通过,而在洪水水位上涨后能够自动打开快速布置,回收时不占用较大存储空间,成本低廉,并能够广泛推广应用的折叠式防洪水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不会影响车辆通过,又能够自动打开快速布防,布防效率高,挡水效果好的折叠式软体防洪水坝单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软体防洪水坝单体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式防洪水坝单体,包括水坝主体,所述水坝主体底面的后端设有向上弯折并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锐角的立面,所述立面的底部与所述底面的顶部可解除式接触,所述立面和所述底面之间设有隔挡布,所述隔挡布的顶边与所述立面固定,所述隔挡布的底边与所述底面固定,所述隔挡布的后端与所述底面和所述立面围成水流通道;所述立面的前端部设有浮体,所述底面的前端部设有配重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防洪水坝单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隔挡布为四边形隔挡布,所述四边形隔挡布等间距的分布在所述底面和所述立面之间,所述四边形隔挡布的前侧边高度大于后侧边高度。
所述四边形隔挡布的前侧边与后侧边相互平行,所述后侧边与所述立面的后部和所述底面的后部围成了水流通道。
所述底面的两侧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横向连接至少两个所述水坝主体。
所述连接装置为尼龙粘扣或防水拉链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配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面前端部并纵向延伸的网兜和设置在所述网兜内的配重板。
所述底面的前端设有等间距分布的固定绳,所述固定绳与所述配重装置可解除式连接。
所述底面与所述立面的相交面上设有等间距分布的提手。
所述坝体主体设有上部柔性层和下部柔性层,所述上部柔性层和下部柔性层涂层之间设有编织基布,所述上部柔性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编织基布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下部柔性层的上表面和所述编制基布的下表面连接。
所述柔性层由PVC材料或TPU材料或PVC和TPU混合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式软体防洪水坝单体,包括水坝主体,所述水坝主体底面的后端设有向上弯折并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锐角的立面,所述立面的底部与所述底面的顶部可解除式接触,所述立面和所述底面之间设有隔挡布,所述隔挡布的顶边与所述立面固定,所述隔挡布的底边与所述底面固定,所述隔挡布的后端与所述底面和所述立面围成水流通道;所述立面的前端部设有浮体,所述底面的前端部设有配重装置。使用时将水坝主体底面展开平铺于地面之上,并通过配重装置将底面固定在地面上。在洪水未来时,立面与地面接触并折叠压在底面上,此时,水坝主体高于地面不超过十公分,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过。而随着洪水来临,底面由于受到配重装置的重力作用而不会随水流移动,当水位漫过配重装置之后,洪水流向底面和立面之间,受到水压作用的立面向上打开,随着水位的不断上涨,浮体也不断升高并带动立边上升快速打开,进而拉动位于底面与立面之间的隔挡布展开。当隔挡布完全展开后,达到最高挡水高度,底面与立面之间形成了固定的锐角,此时水坝主体完成成形布防。水坝底面在水压的作用下牢牢固定于地面并使水坝整体不随水流冲击移动。水坝主体能自动快速的完成布防,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布防效率。而且,隔所述隔挡布的后端与所述底面和所述立面围成水流通道,水流还可以在最里面沿水坝主体纵向流通,这样对洪水进行了分流,减少了立面所受到的水压,抗洪挡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软体防洪水坝单体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软体防洪水坝单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软体防洪水坝单体的材料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底面 2…立面 3…隔挡布 4…浮体 5…配重装置 6…连接装置 7…固定绳 8…上部柔性层 9…编织基布 10…下部柔性层 11…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易大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易大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8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环保型护岸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生态挡土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