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物证勘查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8318.4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3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阳;杨洋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康正德;郭海彬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物证 勘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勘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激光物证勘查仪。
背景技术
物证勘查仪是公、检、法、司等部门现场勘查、发现物证痕迹的重要设备。激光物证勘查仪是利用激光器发射特殊波段的高能度窄光谱激光束,照射目标物,进而利用这种激光特殊光谱激发目标物产生荧光,从而可以通过这些荧光发现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物证。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提高激光能量的方法提高发现物证的能力。目前常用激光物证勘查仪的激光功率常会超过10W,如此大的激光功率,如果处理不当,在一定距离内足以点燃纸张。现场勘查物证往往具有唯一性,一旦被破坏就会严重影响侦查破案。激光物证勘查仪发射的大功率激光,如果过分靠近被测目标物,则会对目标物进行加热、产生极高的温度,从而破坏目标物,尤其是包含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的物证,这一问题导致激光物证勘查仪在使用中存在破坏物证的可能。
传统的激光物证勘查仪通过在说明书中注明使用方法、使用中不要过分靠近物证、不要长时间照射物证等注意事项,来避免激光对物证的破坏。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操作者无法完全保证这种使用限制,这种方法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物证勘查仪,能够在现场勘查或检验过程中保证物证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激光物证勘查仪,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用于发射激光束对目标物进行勘查的激光发射窗口,其中,所述激光物证勘查仪还包括:
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激光发射窗口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端,用于发射红外光束测量其与所述目标物的距离、和/或所述目标物的温度;以及
控制组件,与所述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目标物的距离、和/或所述目标物的温度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目标物状态指示灯,并且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当所述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目标物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和/或所述目标物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目标物状态指示灯发光提示操作者。
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目标物状态报警器,并且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当所述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目标物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和/或所述目标物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目标物状态报警器发出警报声提示操作者。
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当所述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目标物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和/或所述目标物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降低从所述激光发射窗口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功率或控制停止发射激光束。
可选地,所述激光物证勘查仪还包括:
红外光发射按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端,用于控制所述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向所述目标物发射红外光束。
可选地,所述激光物证勘查仪还包括:
散光圈,设置于所述激光发射窗口的下端,与所述激光发射窗口适配。
可选地,所述激光物证勘查仪还包括:
安装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用于安装观察滤光片或照相机。
本实用新型中,当激光物证勘查仪工作时,通过激光发射窗口发射激光束对目标物进行勘查,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同时发射红外光束,由于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与激光发射窗口平行地设置在壳体的前端,因而红外光束与激光束平行、且近似重合。当激光束照射到目标物(即物证)上对目标物加热的同时,红外光束也可以同时照射在该目标物上,从而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通过红外光束可以测量出其与目标物的距离和目标物的温度。进一步,与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连接的控制组件根据测量的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与目标物的距离、和/或目标物的温度可以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如,可以设定安全的距离阈值和温度阈值,当红外测温测距传感器与目标物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和/或目标物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组件可以进行灯光或报警提示等控制操作,及时提示操作者,从而可以保证激光物证勘查仪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护物证,不会因为使用不当导致破坏物证,实现保证物证的安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阳;杨洋,未经李阳;杨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83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