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伤口处理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7464.5 | 申请日: | 2015-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4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文永安;陈世柱;王鹏;刘磊;武忠强;冯敬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永安 |
主分类号: | A61M13/00 | 分类号: | A6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伤口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尤其涉及一种伤口处理带。
背景技术
在户外活动时,遭遇突然受伤是经常会碰到的事,比如被树枝划伤、被石头割伤,或者摔伤导致皮肤破裂,或者严重的被毒虫咬伤,如吧被蜘蛛、毒蛇类咬伤,通常由于这类受伤的方式不同,救治的方式也不同,使用药物也不尽相同,但如果在一次户外旅行或徒步中,由此而带上多种不同的救治药物,无疑会增加旅行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伤口处理带,该伤口处理带可同时处理不同的伤势,且结构轻巧、携带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伤口处理带,包括一矩形无菌弹性布体,所述矩形无菌弹性布体的左端设有钩部,所述矩形无菌弹性布体底部间隔式设有至少三个能钩住钩部的钩环,所述矩形无菌弹性布体上端设有彼此相互粘性连接的多层上端涂有消炎抗菌药的带体,并且所述最上层带体上贴设有一防尘膜。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无菌弹性布体右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嵌设有一右端带有硅胶吸嘴的弹性绳。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无菌弹性布体底部并列设有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上述三个凹槽上均粘设有一创可贴。
优选的,所述带体的数量为2至4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个弹性布体上同时设置多种处理不同伤口的治疗装置,提高了使用效率,并且大大方便了户外旅行的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图。
其中:1、矩形无菌弹性布体;2、钩部;3、钩环;4、带体;5、防尘膜;6、第一凹槽;7、硅胶吸嘴;8、弹性绳;9第二凹槽;10、第三凹槽;11、第四凹槽;12、创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可知,一种伤口处理带,包括一矩形无菌弹性布体1,该矩形无菌弹性布体1的左端设有钩部2,在矩形无菌弹性布体1底部间隔式设有至少三个能钩住钩部2的钩环3,在矩形无菌弹性布体1的上端设有彼此相互粘性连接的2-4层上端涂有消炎抗菌药的带体4,并且最上层带体4上贴设有一防尘膜5。使用时,将矩形无菌弹性布体1上的带体4包住伤口后,再用钩部2钩住合适位置的钩环3即可;设置多个带体4的好处是,隔段时间需要更换时,只需撕掉上层的带体4,下面的新的带体4可接着用。
在矩形无菌弹性布体1右端设有第一凹槽6,该第一凹槽6内嵌设有一右端带有硅胶吸嘴7的弹性绳8,如果遭遇被毒蛇咬伤,在救护人员到来之前,可先将弹性绳8从第一凹槽6内取出,在伤口上端扎紧,然后用硅胶吸嘴7贴住伤口慢慢将部分毒液吸出。
在矩形无菌弹性布体1底部并列设有第二凹槽9、第三凹槽10和第四凹槽11,上述三个凹槽上均粘设有一创可贴12,碰到树枝划伤等情况时,可从任意一个凹槽上撕下一个创可贴12贴于伤口即可,省去了去包里翻创可贴的麻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永安,未经文永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74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硬膜外导管接头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体式静脉穿刺用手部限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