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测温腕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7165.1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3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章;何海生;宋文新;蒋兴;王玲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新中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测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测量体温的腕带。
背景技术
目前测试体温普遍使用体温计,测试时间长,一次只能有一个测试值,这样就不能进行前后体温的比较,除非人为记录下来,这样使用起来不太方便。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出了一种健康腕带,它是使用蓝牙或者WIFI向手机传送数据,这种腕带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与此同时,由于使用了蓝牙或者WIFI电路,其耗电量大,需要频繁充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生产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的智能测温腕带。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测温腕带,其包括有腕带、设在腕带内并电连接在一起的NFC温度标签和MCU芯片。
在对上述智能测温腕带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腕带内设有与MCU芯片连接的温度显示屏。
在对上述智能测温腕带的改进方案中,所述NFC温度标签包括有供电电池、NFC芯片和并联在NFC芯片上的线圈;所述NFC芯片通过I2C、SPI或UART接口与供电电池和MCU芯片连接。
在对上述智能测温腕带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MCU芯片是STC15W4K61S4、Cortex-M0、Cortex-M3系列或ARM9系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在腕带内设有电连接在一起的NFC温度标签和MCU芯片,在使用时,佩带在手腕上,自动按设定的间隔时间测试保存温度数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可以用NFC手机来更改。采集数据时,用NFC手机靠近腕带上的NFC标签就可以采集到需要的温度数据等,这样就不用人工输入,当它应用到医院时可大大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避免了人工输入所带来输入错误的潜在风险;另外,本实用新型比起用蓝牙或者WIFI向手机传送数据的健康腕带来说,它的生产成本更低,与此同时,NFC标签的用电量小,用其自带的电池就可以使用3-5年,这样使用起来更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界面NFC标签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测温腕带,如图1所示,包括有腕带1、设在腕带1内并电连接在一起的NFC温度标签2和MCU芯片3,在使用时,佩带在手腕上,自动按设定的间隔时间测试保存温度数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可以用NFC手机来更改;而在采集数据时,用NFC手机4靠近腕带上的NFC标签就可以采集到需要的温度数据等,这样就不用人工输入,当它应用到医院时可大大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避免了人工输入所带来输入错误的潜在风险;本实用新型比起用蓝牙或者WIFI向手机传送数据的健康腕带来说,它的生产成本更低,与此同时,NFC标签的用电量小,用其自带的电池就可以使用3-5年,这样使用起来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常可应用到新生婴儿体温监控、医院病人体温监控等需要连续跟踪、测量体温的场合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腕带1内设有与MCU芯片3连接的温度显示屏5,这样测出来的体温就可以直接在显示屏上看到而不用NFC手机才能读取看到,于是腕带的使用更加方便,对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尤其是对非NFC手机的用户,也可以轻松使用。
如图2所示,所述NFC温度标签2包括有供电电池、NFC芯片21和并联在NFC芯片21上的线圈22;所述NFC芯片21通过I2C、SPI或UART接口23与供电电池和MCU芯片连接。
所述的MCU芯片3可以使用8位、16位、32位的单片机,比如STC15W4K61S4、Cortex-M0、Cortex-M3系列或ARM9系列等。
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71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