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设备电池的激活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6203.1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6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牛乔万;王晨;倪漫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李庆波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设备 电池 激活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设备电池的激活电路。
背景技术
当前手机电池有两种:一种外置电池,用户可以拆卸;一种内置电池,用户不可以拆卸。目前智能手机采用内置电池的逐渐增多。当电池出现过电流或者外部手机负载短路时会触发电池保护板工作,关闭电池放电路径,导致手机断电无法开机,此现象无法自行恢复。
如此必须激活保护板才可以重新使用手机,当前主要激活方法包括:断开手机电池与负载,即拔掉电池后再重新安装,此方法内置电池不可使用;插入充电器给电池充电来激活,无需断开电池与负载,此方法只能适用部分情况,即只有当电池电压低于充电芯片(Charger)输出电压才可以激活保护板,当电池电压高于Charger输出电压则无法激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电池的激活电路,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无需断开电池与负载,只通过插入充电器给电池充电即可以激活电池保护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电池的激活电路,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一MOS管位于电池保护板中,且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电池保护板的第3引脚,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参考电压,当电池处于保护状态时,第一MOS管导通;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池保护板13的第3引脚,第一电阻为电池保护板的内部电阻;负载,连接在电池保护板的正极与负极之间,负载的一端还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其中,当电池处于保护状态时,第一MOS管导通,插入充电器,使充电器输出一高电平脉冲,使第一电阻另一端的电压低于第一参考电压,电池退出保护状态。
其中,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阻连接在负载与第一电阻之间。
其中,电路还包括第二MOS管,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池的第一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池保护板的第1引脚。
其中,当电池出现过电流或者短路时,第二MOS管关断。
电路还包括第三MOS管,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池的第一端,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池保护板的第2引脚。
其中,当电池出现过充电时,第三MOS管关断。
其中,高电平脉冲的持续时间大于使电池退出保护状态的时间门限。
其中,激活电路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池的电压并根据电池的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判断电池是否处于保护状态。
其中,如果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则按预设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预设时间后重新检测电池的电压并与第二参考电压比较,若电池的电压仍小于第二参考电压,则电池处于保护状态。
其中,激活电路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在电池处于保护状态时,控制充电器的充电芯片输出高电平脉冲,电池退出保护状态,其中高电平脉冲大于电池的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激活电路,第一MOS管位于电池保护板中,且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电池保护板的第3引脚,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参考电压,当电池处于保护状态时,第一MOS管导通,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池保护板的第3引脚,第一电阻为电池保护板的内部电阻,负载连接在电池保护板的正极与负极之间,当电池处于保护状态时,第一MOS管导通,插入充电器,使充电器输出一高电平脉冲,使第一电阻另一端的电压低于第一参考电压,电池退出保护状态,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无需断开电池与负载,只通过插入充电器给电池充电即可以激活电池保护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激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激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电池保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6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