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矿干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3363.0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2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军;母传伟;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利军;母传伟;刘俊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矿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尾矿干排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矿产资源消耗量大,对外依存度较高。但全球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矿产品需求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又加大了资源安全压力。
在全球矿产资源供应紧张的局势下,全球发达国家发现,矿产资源加工利用后剩下的残渣、尾矿中,蕴含着二次利用的商机。而我国是矿业大国,开发利用好长期累积的大量尾矿,既可“变废为宝”,又可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
尾矿是采矿企业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排出的“废弃物”,但同时又是潜在的二次资源,当技术、经济条件允许时,可再次进行有效开发。据统计,2000年以前,我国矿山产出的尾矿总量为50.26亿吨,其中,铁矿尾矿量为26.14亿吨,主要有色金属的尾矿量为21.09亿吨,黄金尾矿量为2.72亿吨,其他0.31亿吨。2000年我国矿山年排放尾矿达到6亿吨,按此推算,现有尾矿的总量80亿吨左右。显然,尾矿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中国矿业联合会尾矿综合治理办公室估计,我国尾矿潜在价值约1300亿元,尾矿的后期处理与开发利用所带来的将是一本万利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在尾矿后期处理过程中,包括尾矿干排工艺。但是现有的尾矿干排工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生产过程当中能源消耗过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尾矿的滤干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尾矿干堆的要求;尾矿干排设备占地面积过大等等。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尾矿滤干效果好的尾矿干排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尾矿干排系统,其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一种尾矿干排系统,包括:固定在旋流器平台上的旋流器组,固定在脱水筛平台上脱水筛,位于脱水筛筛下出口下端的旋流器给矿泵池;
所述旋流器给矿泵池通过第一尾矿矿浆输送管与所述旋流器组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旋流器组的出口与所述脱水筛相连接;
所述旋流器组是由若干旋流器相互并联而成。
优选地,在所述脱水筛筛上出口处连接有第一皮带运输装置。
优选地,包括浓密机、给矿箱和第一溜槽;
所述第一溜槽位于所述旋流器组的周围,用于汇集所述旋流器组中溢流出的尾矿矿浆;
所述第一溜槽通过第二尾矿矿浆管道与所述给矿箱相连接,所述给矿箱与所述浓密机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浓密机为高频斜板浓密机。
优选地,包括过滤机和分矿槽,所述分矿槽通过底流管与所述浓密机相连接,所述过滤机与所述分矿槽相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过滤机的物料出口还连接有第二皮带运输装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机为带式真空过滤机。
优选地,在所述带式真空过滤机的滤液出口连接有滤液管,所述滤液管通入所述浓密机中。
优选地,在所述浓密机周围还设置有第二溜槽,用于汇集所述浓密机溢流出来的清水。
优选地,在所述旋流器给矿泵池连接有输送泵,所述旋流器给矿泵池内的尾矿矿浆是通过输送泵传送至所述旋流器组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尾矿干排系统,当旋流器给矿泵池内的尾矿矿浆输送至旋流器组内,尾矿矿浆在旋流器组内进行分级之后自流入脱水筛内,尾矿矿浆经过脱水筛处理之后,脱水筛筛上为含水率为17%以下的粗粒级干尾矿,而在脱水筛筛下仍然为尾矿矿浆,由于旋流器给矿泵池位于脱水筛筛下出口下端,该尾矿矿浆可以重新流入旋流器给矿泵池内,形成了一个闭路循环。通过该闭路循环的过程,可以最大程度的将尾矿矿浆内的尾矿提取出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后续过程当中对筛下的尾矿矿浆进行处理的工艺,降低的生产的耗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尾矿干排系统中,干尾矿的提取主要是通过两个方式实现:其一是旋流器组加上脱水筛,通过该方式处理出来的粗粒级干尾矿其含水率低于17%;其二浓密机加上真空过滤机,通过这种方式处理出来的细粒级干尾矿含水量一般都在15%~18%之间;上述两种干尾矿的含水率均能够符合尾矿干堆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尾矿干排系统中,在所述浓密机周围还设置有第二溜槽,用于汇集所述浓密机溢流出来的清水;并且该清水可以重新流回选矿厂的循环水池中,供选矿生产的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中回水的利用率可以达到70%以上,具有非常高的水循环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利军;母传伟;刘俊,未经张利军;母传伟;刘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3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