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棱锥式卷筒斜台面研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12959.9 | 申请日: | 2015-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9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洪;黄炎锋;严开勇;王育林;夏江涛;夏念平;朱玉兰;钟如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37/00 | 分类号: | B24B37/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棱锥 卷筒 台面 研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机械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棱锥式卷筒斜台面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冶金轧钢设备领域,开卷机卷取机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卷筒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件,棱锥式卷筒以其强度高、承载能力大、工作稳定,靠得到广泛应用。棱锥式卷筒依靠扇形板与棱锥体斜台面相对滑动实现卷筒的胀缩,因而卷筒斜台面必须光滑整洁,以保证卷筒胀缩平衡,防止卡死,同时又要接触均匀,确保重载状态下卷筒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卷筒斜台面的接触精度非常关键。
研磨是提高接合面接触精度的重要手段,相互滑动的接触面精加工后,为消除刀具加工时留下的细微波纹痕迹,通常要将配制件相互磨擦,削峰补谷,提高接触率,从而增加承载能力。为保证卷筒制造质量,冶金设备制造行业出台相关标准,开卷机卷筒扇形板与棱锥体斜台面间的接触精度要达70%以上,卷取机卷筒扇形板与棱锥体斜台面间的接触精度要达80%以上。为达到上述要求,制造厂家采取人工研磨的方式,将扇形板与棱锥体斜台面进行配研,这种人工研磨的方式劳动强度大,研磨效率很低,加工精度不稳定,配研一套卷筒一般需要7天以上,有的大型卷筒甚至需要20余天。因此,设计一种卷筒研磨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棱锥式卷筒斜台面研磨装置,它可以有效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卷筒接触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棱锥式卷筒斜台面研磨装置,该装置包括棱锥体、以及与所述棱锥体相适配的扇形板,所述棱锥体固定安装在定位座上,该装置还包括电机和曲柄连杆机构,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机座上,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偏心盘、曲柄、连杆一、拉杆和连杆二,所述偏心盘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曲柄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偏心盘上,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一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拉杆滑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拉杆的中心线与棱锥体的中心线平行,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二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与所述扇形板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拉杆与机座之间设置有铜套。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棱锥体的斜台面上设置有铜衬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整个曲柄连杆机构做周期性回转运动,实现拉杆的往复直线运动,再通过在拉杆与扇形板之间设置拉杆二,以适应扇形板研磨过程中垂直高度的变化,最终实现扇形板沿棱锥体斜台面做往复运动,实现配合面间的研磨加工目的。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卷筒接触精度,对于增强卷筒强度、提高卷筒承载能力、延长卷筒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实用新型对于机械制造业中的研磨加工具有指导作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中:1-扇形板、2-棱锥体、3-定位座、4-铜衬板、5-拉杆、6-机座、7-铰轴、8-连杆一、9-曲柄、10-电机、11-连杆二、12-偏心盘、13-铜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一种棱锥式卷筒斜台面研磨装置,该装置包括棱锥体2、以及与棱锥体2相适配的扇形板1,棱锥体2固定安装在定位座3上,该装置还包括电机10和曲柄连杆机构,电机10固定安装在机座6上,曲柄连杆机构包括偏心盘12、曲柄9、连杆一8、拉杆5和连杆二11,偏心盘12安装在电机10的输出轴上,曲柄9的一端安装在偏心盘12上,曲柄9的另一端与连杆一8的一端铰接,具体为通过铰轴7连接,连杆一8的另一端与拉杆5的一端铰接,拉杆5滑动安装在机座6上,拉杆5的中心线与棱锥体2的中心线平行,拉杆5的另一端与连杆二11的一端铰接,连杆二11的另一端与扇形板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拉杆5与机座6之间设置有铜套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棱锥体2的斜台面上设置有铜衬板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2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