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钢索张拉工装反力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2685.3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8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钱中义;吴鹏志;吴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奇力建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钢索 工装 反力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张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索张拉工装反力架。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业的不断发展,预应力钢索在大跨度空间结构和桥梁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方便快捷地对预应力钢索进行张拉施工,市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成本和缩短工期的关键。目前,张拉对象(索体)一旦就位就无法拆卸,以及该类建筑施工条件差(一般为高空、作业空间比较狭小等),施工过程中的大吨位预应力通过锚具及其下面不大的反力架传递时,容易引起反力架局部承压过大,导致反力架变形甚至开裂,以及存在反力架体积大、重量高、难安装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钢索张拉工装反力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应力钢索张拉工装反力架包括支架主体、补芯、钢绞线、穿心式千斤顶,所述支架主体由两个半体组成,所述支架主体的顶面中间部位为圆筒形且分离安装有补芯,所述支架主体的顶面对称两侧分别设置有椭圆形长孔,所述椭圆形长孔内设置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的下端穿过穿心式千斤顶。
所述两个半体均为外形尺寸相同的塔梯形。
所述两个半体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垫板。
所述垫板为圆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索张拉工装反力架在张拉过程中能够避免损坏张拉对象和反力架,保证张拉施工的安全,重量小,方便携带、安装以及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架在两个半体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架在两个半体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补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架工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架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主体;2、补芯;3、椭圆形长孔;4、钢绞线;5、垫板;6、螺栓;7、穿心式千斤顶;8、张拉对象;9、建筑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应力钢索张拉工装反力架,包括支架主体1、补芯2、钢绞线4、千斤顶7,支架主体1由两个半体组成,两个半体均为外形尺寸相同的塔梯形,两个半体通过螺栓6连接。支架主体1的顶面中间部位为圆筒形且分离安装有补芯2,支架主体1的顶面对称两侧分别设置有椭圆形长孔3,椭圆形长孔3内设置有钢绞线4,钢绞线4下端穿过穿心式千斤顶7。支架主体1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圆形或椭圆形垫板5。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架在张拉对象8(通常情况为钢索)已经就位(钢索的两端均已与建筑主体连接好)的情况下,钢绞线4连接穿心式千斤顶7(钢绞线的两端也已与建筑主体连接好,且与钢索平行),张拉对象8进入补芯2中,两端的穿心式千斤顶7同时用力(相当于,千斤顶顶着支架主体向一端移动,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钢绞线4推动支架主体1,进而推动张拉对象8绷直(移动的支架主体带着张拉对象的一端移动,而张拉对象的另一端相对不动,使得张拉对象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变长,从而使得张拉对象绷紧,从而实现预应力的施工。同时张拉对象的一端与建筑主体之间有更多的余量,从而方便张拉对象的一端与建筑主体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张拉对象8连接到建筑主体9上。反力架的支架主体1的外形为塔梯形,顺应了预应力在从反力架上呈逐渐扩散的趋势,同时精简了支架主体1的外形,有效缩小了体积,降低了重量,便于携带与安装。
通过以上方法,相对现有的技术,可保证张拉本体本身的绷直的程度更高,张拉本体与建筑本体之间的连接更牢靠,进而保证建筑本身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架的中间部分为圆筒形且分离安装有补芯2,对于不同直径的张拉对象8可以采用分离补芯2的方法,使反力架与张拉对象8能够紧密贴合,突显了反力架作为一种张拉工具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架设置有钢绞线4的椭圆形长孔3,本实用新型的反力架限位钢绞线4的同时使得钢绞线与自身受到的拉力在同一直线,避免损坏钢绞线4和反力架。
支架主体1的底面两侧设置的垫板5为与千斤顶直接接触的受力部位。反力架与千斤顶和锚具直接接触受力的部位均为圆形和椭圆形垫板,能够让局部受力部位由点变面,不但能够避免反力架的损坏,而且使得反力架在张拉的施工过程中更加稳定,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奇力建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奇力建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26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π型梁内模拆除滑轮导运装置
- 下一篇:安全座椅基座的支撑架色显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