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石墨涂敷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12615.8 | 申请日: | 2015-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5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单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22 | 分类号: | H01B1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石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石墨涂敷系统。
背景技术
高压电缆缆芯是电力电缆缆芯的一种,多应用于电力传输的主干道。高压电缆从内到外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导体、绝缘层、金属护套和非金属护套。高压电缆施工及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对电缆最外层的非金属护套进行耐压试验,以检验非金属护套的绝缘性能,因此电缆生产时需在要电缆护套表面涂覆一层石墨涂层,作为耐压试验的电极。行业内的厂家在涂覆石墨涂层时,一般采用干式涂覆和溶剂涂覆方式两种工艺,而高压电缆非金属护套生产时,为了防止护套变形,在非金属护套成形后需首先通过水槽冷却使外护套定型,因此,电缆缆芯进入石墨涂敷设备时非金属护套表面温度较低,石墨涂敷效果较差。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提高石墨涂敷效果的电缆石墨涂敷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石墨涂敷效果的电缆石墨涂敷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石墨涂敷系统,包括电缆加热装置、石墨涂敷装置和石墨抛光装置,电缆加热装置位于石墨涂敷装置的进口端前方,石墨抛光装置连接在石墨涂敷装置的出口端。
电缆加热装置包括筒状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加热器。
壳体由两个半筒对接而成,两个半筒通过通过沿轴向设置的铰链铰接在一起。
石墨涂敷装置包括石墨加料斗、进料模具和出料模具;进料模具和出料模具均为环形模具,且进料模具从外向内倾斜;石墨加料斗的顶端为进料口,底端为出料口;石墨加料斗位于进料模具和出料模具之间,石墨加料斗的出料口所在水平面不低于进料模具和出料模具的内环顶点所在水平面。
石墨加料斗、进料模具和出料模具均位于箱体内,箱体顶部设有抽气装置,箱体上开设有用于电缆通过的通孔。
出料模具的出料端连接有石墨收集器;石墨收集器的上端开口,石墨收集器的上端开口所在水平面不高于出料模具的内环最低点所在水平面。
石墨抛光装置包括两片抛光片;两片抛光片对称设置在碳刷架上的两支爪上;碳刷架通过中心孔内设置的轴承连接到支撑座上,且碳刷架通过皮带与低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支撑座中间开设有用于电缆通过的通孔。
抛光片为半圆筒形,抛光片的半圆筒内壁为抛光面,两个抛光片对接成一个筒状结构。
碳刷架的下方设置有石墨接料斗,石墨接料斗的开口向上;石墨抛光装置和石墨接料斗均装设在防护罩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石墨涂敷之前采用电缆加热装置提高非金属护套表面温度,提高了石墨涂敷效果,然后用石墨涂敷装置来进行石墨涂敷,不仅能够减少石墨外溢,还能够避免石墨粉尘溢出从而污染环境,最后通过石墨抛光装置去除电缆非金属护套上多余的、涂敷不均匀的石墨,使电缆表面光滑均匀,减少运输、施工过程中石墨粉末的脱落,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筒状的壳体1、加热器2、温控装置3、石墨加料斗4、进料模具5a、出料模具5b、箱体6、抽气装置7、石墨收集器8、抛光片9、轴承11、皮带12、支撑座13、石墨接料斗14、防护罩15和低速电机16等部件,所述壳体1由两个半筒对接而成,两个半筒通过通过沿轴向设置的铰链铰接在一起,并且在壳体1内设置有加热器2。
壳体1的出口端后方设置有箱体6,箱体6上开设有用于电缆通过的通孔,在箱体6内设置有石墨加料斗4、进料模具5a、出料模具5b、抽气装置7和石墨收集器8。
进料模具5a和出料模具5b均为环形模具,且进料模具5a从外向内倾斜。石墨加料斗4位于进料模具5a和出料模具5b之间,石墨加料斗4的出料口所在水平面不低于进料模具5a和出料模具5b的内环顶点所在水平面。
石墨收集器8连接在出料模具5b的出料端,石墨收集器8的上端开口,石墨收集器8的上端开口所在水平面不高于出料模具5b的内环最低点所在水平面。
箱体6的出口端连接有防护罩15,防护罩15内设置有两片抛光片9、碳刷架10、轴承11、支撑座13、石墨接料斗14和低速电机16。
抛光片9为半圆筒形,抛光片9的半圆筒内壁为抛光面,两个抛光片9对接成一个筒状结构,两片抛光片9对称设置在碳刷架10上的两支爪10a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26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