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监护可报警病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1319.6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6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卢丹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合坤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002 | 分类号: | A61G7/002;A61G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3152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护 报警 病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监护可报警病床。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医疗病床一般只具备休息睡觉功能,但根据调查,医院里病人时常发生跌倒,一般由于病人在家属或护士临时走开时,而又不想按铃麻烦护士来协助,私自下床去厕所或其他活动造成的,所以必须设计一种能在病人下床时起到报警作用的装置,避免更多病人跌倒事故的发生;另外,通常的病床床腿高度不可调,不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病人,若支撑架较高,病人较矮,病人自己上床时会极其不便,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治疗,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才能上床,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虽然现在很多病床的床腿上都设有万向滚轮,但是万向滚轮在长时间的重压下极易发生损坏,降低了病床的适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需要监护的病人自行下床时,能够及时报警通知医务人员,有效提高病床万向滚轮的使用寿命,病床高度能够稳定调节的监护可报警病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监护可报警病床,包括病床本体,病床本体前后端构成床头和床尾,病床本体两侧构成两下床口,每个下床口两侧的床头和床尾边缘垂直安装有两连接柱,每根连接柱上安装有红外线对射器,每个下床口两侧的两连接柱上的两红外线对射器之间产生红外线感应光束,病床本体安装有与红外线对射器电性接通的无线报警发射器,无线报警发射器与外设的无线报警接收器无线电接通,所述床头上还设置有USB充电接口,病床本体底端四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下端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有倒置的“Y”型杆,“Y”型杆底端分别设置有万向滚轮和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端固定有螺杆,螺杆上端穿过“Y”型杆底端右侧固定的平板并与平板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下端设置的外壳、升降套筒、旋转螺杆、铜螺母、小伞齿轮、大伞齿轮、推力轴承和调节旋转轴,旋转螺杆上端与大伞齿轮固定连接,大伞齿轮通过推力轴承与固定座转动连接,旋转螺杆侧端设置有与旋转螺杆垂直的调节旋转轴,调节旋转轴左端固定有小伞齿轮,小伞齿轮与大伞齿轮配合连接,调节旋转轴另一端穿出外壳设置,大伞齿轮下方的旋转螺杆上通过螺纹与铜螺母连接,铜螺母固定在升降套筒内部上端,升降套筒下端圆周外壁与外壳滑动接触,所述升降套筒底端与“Y”型杆顶端固定连接,固定座上端与支撑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旋转轴穿出外壳端固定设置有旋转调节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顶端固定设置有调节手柄,平板上端的螺杆上设置有锁紧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病床本体的床头上两连接柱和床尾上两连接柱均为中空的管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下床口两侧的床头和床尾边缘垂直安装有两连接柱,而且两条连接柱上安装有能相互产生红外线感应光束的两红外线对射器,当病人沿下床口下床时,身体会触碰到红外线感应光束,使无线报警发射器将报警信号传送到外设的无线报警接收器上,无线报警接收器可以是安装在护士站,或者可以是便携式装置,由医务人员随身携带,能够做到及时通知护士站或携带该便携式装置的医务人员,使相关人员能及时赶到对应的病床,处理病人的需求,避免病人私自下床造成跌倒而受伤,起到很好的报警提示作用;“Y”型杆底端分别设置有万向滚轮和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端固定有螺杆,螺杆上端穿过“Y”型杆底端右侧固定的平板并与平板螺纹连接,通过螺杆旋下支撑块,不仅可以稳固支撑架,还能保护万向滚轮不会因为长时间的重压发生损坏,节约成本;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进行支撑架的高度升降,使用省力,操作方便,且装置稳定可靠,安全性能好,只需转动旋转调节圈就能实现支撑架的升降。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需要监护的病人自行下床时,能够及时报警通知医务人员,有效提高病床万向滚轮的使用寿命,病床高度能够稳定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监护可报警病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监护可报警病床中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监护可报警病床中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合坤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合坤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13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船舶甲板用防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车梯传感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