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7724.0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2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超;孙强;邱继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构造 柱梁底植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筋技术是指为了加固建筑物或是续建,在原建筑上钻孔,插入钢筋,用特用胶水灌缝,使钢筋锚固在其中,钢筋和原建筑将成为一体,现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
目前,在各种土建二次结构工程中,构造柱植筋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构造柱梁底植筋时,施工人员往往需要制作高凳才能对梁底植筋钻孔,无形中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临边梁底进行钻孔时,更增加了施工的危险性,同时由于没有专用的辅助工具,工作的程序显得很繁琐,劳动力度很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设置一个木质材料为主的钻机机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包括手柄、底部支撑杆件、固定钻机杆件、支撑方木、旋转节点、木塞、螺栓和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所述底部支撑杆件垂直连接,且所述手柄与所述底部支撑杆件连接处为所述旋转节点,所述手柄与所述固定钻机杆件之间通过所述支撑方木连接,且所述支撑方木一端设置有所述木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节点设置在各结构的连接处,且所述旋转节点内设置有所述螺栓和所述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方木为40×40mm的方木制成,长度为3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柄长度为37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部支撑杆件长度为128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便携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将钻机通过木塞固定在固定钻机杆件上,摇动手柄,通过旋转节点,可实现整个装置的自由转动,从而实现构造柱梁底植筋工作;整个装置大部分材料为木材,结构简单,重量轻,使得工作时工人所承受的重量大大降低,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安全性大大提高,操作便捷,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植筋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旋转节点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1、手柄;2、底部支撑杆件;3、固定钻机杆件;4、支撑方木;5、旋转节点;6、木塞;7、螺栓;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包括手柄1、底部支撑杆件2、固定钻机杆件3、支撑方木4、旋转节点5、木塞6、螺栓7和垫片8;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与所述底部支撑杆件2垂直连接,且所述手柄1与所述底部支撑杆件2连接处为所述旋转节点5,所述手柄1与所述固定钻机杆件3之间通过所述支撑方木4连接,且所述支撑方木4一端设置有所述木塞6。
旋转节点5设置在各结构的连接处,且旋转节点5内设置有螺栓7和垫片8。支撑方木4为40×40mm的方木制成,长度为300mm。手柄1长度为375mm。底部支撑杆件2长度为1280mm。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主要由一个手柄1、一根底部支撑杆件2、一根固定钻机杆件3、三个支撑方木4和若干旋转节点5构成,其中旋转节点5内设置有螺栓7和垫片8;支撑方木4为40×40mm的方木制成,长度为300mm;手柄1长度为375mm;底部支撑杆件2长度为1280mm,通过旋转节点5将各个结构连接。
固定钻机杆件3一端设置木塞6,方便将钻机安装固定在固定钻机杆件3上,支撑方木4通过旋转节点5将底部支撑杆件2和固定钻机杆件3连接,中间加设垫片8,使整个支架可以保持自由转动,完成植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77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壁板调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楼梯平台钢筋混凝土试块支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