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7708.1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6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夏光超;李大发;葛铜川;姚立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翰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3/00 | 分类号: | F24C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4709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灶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1.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具有炉膛(2)、供空气管道(4)与尾铮(3)的炉灶(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灶(1)中设置有依次相连的、用于排出烟气的水平烟道和竖直烟道;该装置包括余热回收部分和余热利用部分;
所述余热回收部分由对炉膛余热进行回收的炉膛回收段、对水平烟道中的烟气余热进行回收的水平回收段以及对竖直烟道中的烟气余热进行回收的竖直回收段构成;
所述余热利用部分包括冷水加热箱(50)和热水箱(51),所述炉膛回收段、水平回收段和竖直回收段分别与冷水加热箱(50)相连并各自构成独立的水加热循环体系,冷水加热箱(50)与热水箱(51)之间设有连通二者的管道,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放水阀(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回收段包括用于回收炉膛余热的多组呈螺旋环状的炉膛金属管(20),炉膛金属管(20)布置在炉膛(2)外壁与炉膛(2)外壁周侧的隔热耐火材料所围成的隔热炉腔中,所述炉膛金属管(20)的进水端与出水端穿过竖直烟道并均与冷水加热箱(5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回收段布置在水平烟道内部,所述水平烟道为由隔热材料围成的水平排烟腔,处于水平排烟腔内壁的隔热材料上敷设有金属板;所述隔热炉腔的一端设有与水平排烟腔连通的排烟口;所述水平回收段包括水平排烟腔内布置的水平烟道金属管(21),所述水平烟道金属管(21)的进水端与出水端穿过竖直烟道并均与冷水加热箱(50)连通;
所述竖直回收段布置在竖直烟道内,所述竖直烟道为由隔热材料围成的竖直排烟腔,处于竖直排烟腔内壁的隔热材料上敷设有金属板,所述水平烟道的出烟口连接竖直烟道的入烟口,竖直烟道的出烟口处设有排烟栅(23);所述竖直回收段包括竖直烟道内布置的多根竖直烟道金属管(22),任一根所述竖直烟道金属管(22)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均与冷水加热箱(5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加热箱(50)与热水箱(51)均处在竖直烟道内,所述冷水加热箱(50)的位置高于热水箱(51)的位置;所述冷水加热箱(50)与热水箱(51)上分别设有冷水加热箱排水口(54)和热水箱放水口(5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回收段由螺旋环状的炉膛金属管(20)管段、直管或弯管状的水平管段以及直管或弯管状的竖直管段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灶(1)中还设置有向炉灶的燃烧装置供风的供空气管道(4),所述供空气管道(4)穿设在水平烟道的内部;所述水平烟道包括环绕尾铮(3)设置的弯弧状烟道,所述水平烟道金属管(21)在所处弯弧状烟道处设置有弯弧管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加热箱(50)与热水箱(51)的箱体外侧均设置有便于回收余热的鳍片。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加热箱(50)上还设有补水口(500),所述补水口(500)通过总进水口(503)供给冷水源,自总进水口(503)至补水口(500)之间的补水管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冷水加热箱(50)进水的电磁进水阀(504)以及净化冷水源的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一级过滤器(52)和二级反渗透净水器(5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水口(503)处设为三通式管口,其中一通为冷水源进口,两通为出水口,其中一路出水口通过净化装置与冷水加热箱(50)连通,另一路出水口与悬伸在炉灶(1)上方的水龙头(6)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加热箱(50)上还设有温度探测装置(56)或者水位检测装置或者水箱泄压降噪安全装置(7)或者温度探测装置(56)、水位检测装置、水箱泄压降噪安全装置(7)三者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翰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翰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77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