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阀门生产用可吸尘钻床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07165.3 | 申请日: | 2015-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9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严梓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梓展 |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B23Q11/00;B23Q5/06;B23Q5/26;B23B3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生产 吸尘 钻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阀门生产用可吸尘钻床。
背景技术
在阀门生产的过程中,钻床是经常用到的设备之一,现有技术的普通台式钻床在工件的钻孔加工过程中需要人为操作升降手柄,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操作,且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另外生产钻孔过程中灰尘、碎屑等废弃物易飞溅产生扬尘,污染工作环境,影响工作甚至工作人员的健康,并且,在钻床上钻孔和攻螺纹孔时要频繁更换钻头和丝锥,此时就要用钻钥匙频繁的松、紧钻夹头,有时由于紧钻夹头时力量不够使钻头在钻夹头中打滑,对钻夹头造成损伤,还要停机重新装夹,不仅浪费时间还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随着钻头的频繁更换,钻钥匙与钻夹头边缘的配合齿会发生磨损,当钻夹头边缘齿磨损严重后,采用钻钥匙进行送紧钻夹头时会变得更加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生产用可吸尘钻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门生产用可吸尘钻床,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底座上设有钻孔工作台,钻孔工作台边设置有软管以及与软管另一端相连接的吸尘装置,在立柱的上方两侧分别设有电机和气动装置,气动装置设于钻孔工作台的上方,在电机的上端设有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皮带与设置于气动装置上方的被动轮连接,所述的气动装置下方设置有卡爪,卡爪一端连接伸缩轴,伸缩轴与钻夹头连接,在钻夹头上固定有钻头,所述的钻夹头包括套筒、套筒内与套筒连为一体的螺母以及与螺母螺纹配合的夹紧块,还包括一环状的卡箍,所述环状的卡箍的内径与套筒外径一致,套筒位于环状的卡箍内部,在卡箍周缘均布若干个螺纹孔,螺纹孔内分别设有手柄,手柄穿过螺纹孔与套筒紧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爪为对称结构,卡爪的两个卡尖相连,卡爪中间两个弯曲部分合拢夹住伸缩轴,卡爪尾部固定在气动装置下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动装置可通过活塞杆推动卡爪、伸缩轴和钻夹头向下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软管材质为塑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螺纹孔的数量为4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的外表面设有网状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除去现有技术中台式钻床的升降手柄改为气动装置控制,可省时省力、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工作效率高,提高经济效益,在钻孔工作台边设置有软管,软管一端连接在钻孔工作台边,另一端连接有吸尘装置,这样在钻孔作业时产生的灰尘、碎屑等废弃物可通过软管直接吸走,降低工作环境中的颗粒物含量,优化工作环境,有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本实用新型中的钻夹头,能够实现快速方便的更换钻头,并能将更换之后的钻头方便紧固,避免钻夹头受损,延长钻夹头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阀门生产用可吸尘钻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阀门生产用可吸尘钻床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阀门生产用可吸尘钻床中夹紧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阀门生产用可吸尘钻床中卡箍与手柄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立柱、3-电机、4-主动轮、5-皮带、6-被动轮、7-伸缩轴、8-钻头、9-钻孔工作台、10-气动装置、11-卡爪、12-软管、13-吸尘装置、14-钻夹头、141-套筒、142-夹紧块、143-卡箍、144-螺纹孔、145-手柄、146-网状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梓展,未经严梓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7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