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照明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03973.2 | 申请日: | 201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8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家德 |
| 主分类号: | F21V23/00 | 分类号: | F21V23/00;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李昕巍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且特别涉及一种感应照明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照明壁灯如图1A所示,在外观结构的设计考量上,传统的照明壁灯1可以分成灯体11与背板12两部分。灯体11的形状是依据使用者需求而设计,而背板12是用于将照明壁灯安装于墙壁上。时至今日,使用者对于照明的需求是随使用者需求而改变,因此感应式的照明技术被发展出来。利用感应器感应环境状况(环境光或使用者活动),感应式灯具可以在使用者不须使用照明时将照明光源关闭。例如可以在图1A的照明壁灯上增加感应器111,感应器111通常是光感应器或行动感应器。当照明灯的感应器111感应到环境光不足或者人员接近时,则可启动照明。
传统上,具有感应器的照明壁灯的感应器和控制电路是分开设置。如图1A所示,感应器111例如设置在灯体11的顶部或底部,感应器111设置的位置是用以获得较准确的感应结果或者较大的感应范围。另外,图1A的感应器111也可设计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参照图1B的传统的照明壁灯12’,其感应器122设置于背板12’上,而参数调整元件121’设置在背板12’的底面。
再参照图1A,感应器111所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图1A未示出)则通常设置在背板12上。为了让使用者可以容易调整感应器111的相关参数,例如感应器111的灵敏度、照明模式的亮度、时间或者是设定定时启动照明,控制电路的参数调整元件(如开关、旋钮等)也一并曝露在背板的表面上,如背板12的底面或侧面。也就是说,背板12的设计要配合控制电路的线路与开关(或调整)元件而设计,背板12的外型设计较受限制。以图1A为例,两个参数调整元件121设置在背板12的底面。使用者可操作背板上12的各种参数调整元件以调整感应式照明壁灯的照明模式或各种照明参数。同理,图1B的参数调整元件121’设置在背板12’的底面,但因参数调整元件大都是在背板12’下方(或底面),无法符合使用者友善的调整方式且依旧限制了背板外型设计的弹性。请参照图2,图2是传统的照明壁灯的电路方块图。控制电路13接收外部电源,且控制电路13电性连接光源110(设置于图1的灯体11之内)、感应器111与参数调整元件121。然而,如图3所示,传统上,在感应器111和其对应的控制电路13彼此分离设置的情况下。依据感应器111的复杂程度(或者是照明壁灯的调整参数的种类),可能需要设置多条用以电性连接感应器111和控制电路13之间的导线(在图3中为导线131)。再加上灯体11内部的光源110的电源线路(导线132),以及参数调整元件(121)的控制线(133),如此可能会使得灯具本身的线路与元件过于复杂,因而增加产品生产时的相关成本以及生产时的瑕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照明灯,用以依据感应环境光源或人员行动而改变照明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照明灯,包括灯体以及感应模块。灯体具有光源。感应模块连接于灯体,感应模块包括感应单元以及罩体。感应单元具有至少一感应器、一控制电路以及至少一参数调整元件。感应器以及参数调整元件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感应单元的第一侧设有感应器,感应单元的第二侧设有参数调整元件。控制电路设置于感应单元之内。罩体部分覆盖感应单元。感应单元与灯体可转动地连接,感应单元可转动至第一角度以及第二角度,当感应单元转动至第一角度时,位于感应单元的第一侧的感应器未被罩体覆盖,当感应单元转动至第二角度时,位于感应单元的第二侧的参数调整元件未被罩体覆盖。
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单元是红外线感应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器包括至少一红外线感应元件以及红外线透镜,感应元件电性连接控制电路,红外线透镜设置于红外线感应元件之前。
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单元是微波感应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器包括至少一天线,天线电性连接控制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单元是光感应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器包括至少一光感应元件以及透镜,光感应元件电性连接控制电路,透镜设置于光感应元件之前。
在一实施例中,感应照明灯是壁灯、路灯、吊灯或天花板灯。
在一实施例中,当感应单元转动至第一角度时,感应器与罩体形成封闭空间以包覆控制电路以及参数调整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罩体具有开口部,当感应单元转动至第一角度时,感应器对应于罩体的开口部。
在一实施例中,罩体具有开口部,当感应单元转动至第二角度时,参数调整元件对应于罩体的开口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彼此相差至少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家德,未经陈家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39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节能蒸汽发生器
- 下一篇:LED灯管的导头安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