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低凉碱机内及包装岗位的纯碱温度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03197.6 | 申请日: | 201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3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蒋远华;李元海;周志江;张立武;甘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D7/00 | 分类号: | C01D7/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 地址: | 432407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凉碱机内 包装 岗位 纯碱 温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碱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指在凉碱工艺中的一种降低凉碱机内及包装岗位的纯碱温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纯碱制造工业中,联碱煅烧炉中得到的纯碱产品的初始温度一般在150~200℃之间。由于该纯碱产品的温度高,必须经过冷却降温才能包装。目前,在纯碱行业所采用的凉碱技术中,主要有沸腾凉碱炉凉碱、回转凉碱炉凉碱和凉碱机凉碱等几种工艺。
其中,沸腾凉碱炉需要经过加压、除湿,以冷却的大量干燥空气为沸腾介质,炉内物料与空气接触较多有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而且工艺流程长,消耗高,需要二次净化尾气。
回转凉碱炉需要使物料在圆筒内回转,物料与圆筒内壁或中心水管通过间壁换热的方式实现物料的冷却,但是该设备笨重而庞大,占地大,一次性投资高。而且,该设备内的传热系数较低,需要传动机构辅助,整体结构复杂,维修维护困难。
凉碱机整体结构简单,经济适用。在同样的生产能力下,相对而言,凉碱机的初期投资更小、整体重量更轻、设备占地更少、操作能耗更低、实际产出更大。因此,凉碱机在制碱行业内应用普遍。
具体来说,利用凉碱机凉碱工艺中,常见的凉碱机一般外部的箱体和内部的螺杆组成;其内部的螺杆作为物料传输的输送机械结构。凉碱机上游侧为进料绞龙,下游侧为出料绞龙。凉碱机下游直接连接包装岗位,将冷却后的纯碱封包。
该凉碱工艺具有流程简单、设备小、占地少、投资小、能力大、换热系高的优点。但是,在上述工艺中,存在操作弹性小,料位控制有难度,冷却能力难以达到要求的缺点。
特别是,采用该凉碱工艺的企业,生产负荷较大时,因冷却能力难以达到要求而难以完成生产需求。由于凉碱机出料的纯碱产品温度依然较高,包装时纯碱温度也较高,导致常常会发生烧包事故。一般认为纯碱包装袋所承受的纯碱产品的安全温度为90℃,包装时不能超过90℃;一旦超过90℃,很容易导致纯碱外包装袋烧包事故,导致破散包等质量事故。为了避免烧包事故,安全生产时设定出料产品温度不能超过90℃(夏季)或100℃(冬季)。因此,当生产任务量大时,或者夏季环境温度高时,该凉碱机装置的实际生产能力只能达到80%左右。如果使用耐高温的纯碱包装袋,则是一种额外的支出,提高了成本。
以设计日产量800吨的凉碱机为例,该凉碱机的实际日产量为780吨。每年6、7、8、9四个月高温季节,由于纯碱产品温度较高,为保证纯碱包装质量被迫减量生产,该凉碱机的日均生产能力最低仅660吨。同时为了保证生产安全,而且还需要大量使用成本较高的耐温包装编织袋,每年仅增加产品包装成本约33万元。该凉碱机无法达到预期设计的产能,还严重制约了整个联碱装置产能,每年造成纯碱产品损失达约1.5万吨。
因此,需要针对凉碱机以及包装岗位提供一种降低碱温的装置,强化凉碱机凉碱工艺的冷却效果,以保证包装岗位安全生产,提高效率,避免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降低凉碱机内及包装岗位的纯碱温度的装置,该技术可以确保纯碱产品在凉碱机内降温有效,且在包装岗位上持续温度降低,从而保证纯碱产品在包装时的温度在安全范围,不发生烧包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降低凉碱机内及包装岗位的纯碱温度的装置,主要是对凉碱机和包装岗位的工艺进行改进,具体技术改进点是:所述凉碱机的上游侧设置进料绞龙,下游侧设置出料绞龙;所述进料绞龙的外壳设置有进料绞龙外壳夹套;所述进料绞龙外壳夹套上还设置有降温的冷却水管线;所述的出料绞龙的下游连接包装岗位;所述的包装岗位的包装仓和/或包装仓的仓上刮板处设置有抽风管线;所述抽风管线的另一端连接布袋除尘器;所述的布袋除尘器的另一端连接引风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绞龙外壳夹套为分段安装,分段安装在所述进料绞龙的外侧;每段进料绞龙外壳夹套的横截面呈U型,整体为等厚的管状结构;每段进料绞龙外壳夹套包括两侧的夹套竖直板面和下方相接的夹套半圆形板面;每侧的夹套竖直板面的顶部分别通过一块水平设置夹套顶部水平面板固定在进料绞龙的外壳上;底部的夹套半圆形板面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块竖直的U型板焊接在进料绞龙的外壳上;所述每段进料绞龙外壳夹套的夹套竖直板面与进料绞龙的侧面竖直板面平行;所述每段进料绞龙外壳夹套的夹套半圆形板面和进料绞龙底部半圆形板面同轴;每段进料绞龙外壳夹套完全包覆相应段的进料绞龙的下部半圆形底板和两侧至少50%的竖直板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轴向上,进料绞龙外壳夹套至少包覆98%的进料绞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进料绞龙和出料绞龙均为管式螺旋提升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31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