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红外线防护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2172.4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9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为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立扬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20 | 分类号: | G02B5/20;A61F9/06;A61F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2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线 防护 镜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红外线防护镜片,适用于制成工业电焊防护眼镜。
背景技术
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50纳米毫米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在红外线区域中,对人体最有益的波段是4到14微米,在医术界称为“生育光线”,因为这个波段的红外线对生命的生长有着促进的作用,对活化细胞组织、血液循环有很好的作用,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力,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
当然,红外线作为一种热辐射,对人体也可造成高温伤害。较强的红外线可造成皮肤伤害,其情况与烫伤相似,最初是灼痛,然后是造成烧伤。红外线对眼的伤害更为严重,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波长7500~13000埃的红外线对眼角膜的透过率较高,可造成眼底视网膜的伤害,波长11000埃附近的红外线,可使眼的前部介质(角膜晶体等)不受损害而直接造成眼底视网膜烧伤,波长19000埃以上的红外线,几乎全部被角膜吸收,会造成角膜烧伤(混浊、白斑),波长大于14000埃的红外线的能量绝大部分被角膜和眼内液所吸收,透不到虹膜,只是13000埃以下的红外线才能透到虹膜,造成虹膜伤害,人眼如果长期受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与短波红外线的作用有关。
在特定环境下工作,如电焊、切割等,红外线极强,更需要保护眼镜,防止视网膜色素变性,因此,本发明人专门研发出一种抗红外线防护镜片,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红外线防护镜片,其结构简单,能有效阻隔红外线,起到保护眼睛的目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抗红外线防护镜片,在镜片基材的正面和反面分别涂覆抗红外线层。
所述抗红外线层为台一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8409色粉。
所述抗红外线层的涂料固体含量为15wt%,固体粒径为30-40nm,pH值为7,涂料干燥后形成的抗红外线层的厚度为3-5微米。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与现有的普通镜片相比,增加了抗红外线层,可有效阻隔红外线,IR最大阻隔率为99%,可见光最大透过率达80%,不仅具有普通镜片防护防光效果,视野清晰,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强光的特定环境下工作,可以有效保护眼睛,防止无晶体眼,防止视网膜色素变性,减少眼睛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镜片基材1,抗红外线层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抗红外线防护镜片,在镜片基材1的正面和反面分别涂覆抗红外线层2,构成三层复合结构。抗红外线层2为台一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8409色粉。抗红外线层2的涂料固体含量为15wt%,固体粒径为30-40nm,pH值为7,涂料先涂覆再干燥后形成的抗红外线层2的厚度为3-5微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IR最大阻隔率为99%,可见光最大透过率达80%,具有普通镜片防护防光效果,视野清晰,更可以在强光的特定环境下工作,有效阻隔红外线,保护眼睛,防止无晶体眼,防止视网膜色素变性,减少眼睛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没有产生本质上的区别,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推演或替换,均应被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立扬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立扬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21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