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油散热器控制回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1030.6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3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波;韩强强;王惠;陈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21/04 | 分类号: | F15B21/04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油 散热器 控制 回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油散热器,具体是一种液压油散热器控制回路。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部分工程机械均采用液压传动系统驱动,在设计液压系统时必须考虑散热和补油问题。由于液压马达的驱动功率更大,因此在发热量大的系统中通常采用液压马达驱动的液压油散热器,驱动该马达的压力一般都低于200bar。
工程机械的一些辅助动作元件,如支腿油缸、销轴油缸等,均需要较高的压力油驱动,最大压力可以达到250bar以上,需要单独的辅助泵提供该压力油。为了简化系统,在一些系统中会将辅助元件和液压油散热器的驱动合二为一,即通过液压泵既能驱动辅助元件,也能驱动液压油散热器。
补油主要是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可能出现吸空的油路中单独连接一路压力较低的油路,该油路可提供充足的液压油,从而防止吸空。吸空对液压系统危害非常大,轻则会造成液压元件磨损加剧、寿命缩减,重则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补油的油源有两种,一种是从液压系统主要油路的回油口单独引出一路低压油,另一种是单独设置一个补油泵。前者是一种被动的方式,只要机器开始运行,回油口处就会有循环的压力油流出,从而提供补油。后者是通过泵主动输送压力油,提供足够的压力油至补油处。
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液压油散热器控制回路,其主油路回油管路中接入一个开启压力为3bar的单向阀,从而产生3bar的背压,即回油压力必须达到3bar才能打开单向阀。同时将单向阀之前的管路连接至需要补油的回路,所以补油管路中一直存在3bar的补油压力。不需要补油时主油路的回油全部通过单向阀流入散热器,经过冷却后流入油箱。当需要补油时一部分回油直接注入需要补油的回路中。
上述现有技术中液压油散热器控制回路所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1、单纯采用被动补油,可靠性低;如果主油路供油异常、元件损坏,或者管路出现阻塞、破裂等情况,会造成补油压力降低,补油失效,系统将处于极其危险的状态;
2、液压泵利用率低,系统温度低时并不需要散热,而此时液压泵仍然一直工作,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油散热器控制回路,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利用率,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液压油散热器控制回路包括与主油路回油管路连接的单向阀一,以及与所述单向阀一连接的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液压油散热器连接至油箱;
所述油箱连接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一路连接至辅助油路,另一路通过电磁换向阀连接至油散马达的进油口,所述油散马达的出油口连接至主油路回油管路。
进一步,所述电磁换向阀为K型中位机能的电磁换向阀。
进一步,所述电磁换向阀的P口连接液压泵和辅助油路,T口连接主油路回油管路,B口连接油散马达的进油口。
进一步,所述油散马达并联有单向阀二和溢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液压油散热器控制回路的有益效果是:
1、本控制回路既具有被动补油功能,也具有主动补油功能,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
2、本控制回路中的电磁换向阀中位时实现了液压泵卸荷和补油,提升了系统节能性能;
3、本控制回路中的液压泵实现了三种工作状态,实现了液压泵的高效利用,便于自动化控制,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辅助泵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散热器控制原理图;
图中:1、单向阀一,2、液压油散热器,3、油散马达,4、电磁换向阀,5、液压泵,6、单向阀二,7、溢流阀,8、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液压油散热器控制回路包括与主油路回油管路连接的单向阀一1,以及与所述单向阀一1连接的液压油散热器2,所述液压油散热器2连接至油箱8;
所述油箱8连接液压泵5,所述液压泵5的出油口一路连接至辅助油路,另一路通过电磁换向阀4连接至油散马达3的进油口,所述油散马达3的出油口连接至主油路回油管路。
进一步,所述电磁换向阀4为K型中位机能的电磁换向阀。采用K型中位机能的电磁换向阀控制油散马达3,电磁换向阀4的T口、油散马达3出油口同时接入补油回路,实现了补油回路的主动补油,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1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焦仓溜槽下料口改进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出水管喷雾头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15B 一般流体工作系统;流体压力执行机构,如伺服马达;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流体压力系统的零部件
F15B21-00 流体致动系统的共有特征;不包含在本小类其他各组中的流体压力致动系统或其部件
F15B21-02 .来自存储或定时装置的程序控制的伺服马达系统;所用的控制装置
F15B21-04 .同流体性能有关的各种专门措施,例如,排气、黏度变化的补偿、冷却、过滤、预防涡流
F15B21-06 .特殊流体的利用,例如液体金属;使用上述流体的流体压力系统的特殊利用及其控制部件
F15B21-08 .包括电控设备的伺服马达系统
F15B21-10 .延迟装置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