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埋管连接件、地埋管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00256.4 | 申请日: | 2015-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2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杨灵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4J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换热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能换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地埋管连接件、地埋管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地埋管换热器是利用地下土壤具有温度较为稳定的特性,通过深埋于建筑物周围土壤中的管路系统与土壤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装置。土壤中的管路系统与建筑物内的管路系统内分别通有循环流体,在冬天,土壤作为热源,循环流体吸收土壤中的热量,通过热泵机组提供给建筑物进行供暖;在夏天,土壤作为冷源,循环流体吸收建筑物内的热量,通过热泵机组向土壤排放。与传统的燃煤、燃气供暖方式和空调制冷方式相比,地埋管换热器仅需要消耗少量的电能,即可达到相同的供暖或制冷效果,运行费用低,且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节能环保。
目前,地埋管换热器主要包括至少两根地埋管,地埋管是竖直向下插入土壤中,两根地埋管的底部通过U形端头连接形成U形结构。为了避免两根地埋管交叉拧在一起,形成热短路,在两根地埋管之间还设置有管卡,以保证地埋管之间的水平间距。沿着地埋管的深度方向上,每隔2m至4m设置一个管卡,用于将两根地埋管分隔开并使其相对位置固定。在地埋管和管卡安装完毕,回填土壤的过程中,由于管卡的横向阻隔,极容易导致其下面出现空气穴,增加了回填土壤的热阻,导致传热效果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管连接件、地埋管换热器及换热系统,用于提高地埋管换热孔内的蓄热能力及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埋管连接件,包括:内部填充相变蓄能材料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地埋管的卡接部。
如上所述的地埋管连接件,所述卡接部在所述本体中心线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本体的长度相等。
如上所述的地埋管连接件,所述卡接部在垂直于所述本体中心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弧。
如上所述的地埋管连接件,所述弧为优弧。
如上所述的地埋管连接件,所述卡接部的数量为两个。
如上所述的地埋管连接件,所述卡接部的数量为四个。
如上所述的地埋管连接件,所述卡接部为T形槽,所述T形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的中心线平行。
如上所述的地埋管连接件,所述卡接部为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的中心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埋管换热器,包括:至少两根地埋管、连接两根地埋管底部的U形端头、以及用于固定至少两根地埋管的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建筑物内部换热器、热泵以及如上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所述地埋管换热器设置在建筑物附近的土壤内;所述地埋管换热器中地埋管的顶端经进液管和出液管与热泵的一端相连,所述热泵的另一端与所述建筑物内部换热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件的本体上设置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地埋管的卡接部,能够固定至少两根地埋管,避免地埋管在下管的过程中发生相互缠绕,且在竖直方向上仅需要一个连接件,因此,在土壤回填的过程中,地埋管周围的土壤都可以被压实,提高了回填材料的密实程度,避免了空气穴的产生,降低了回填材料的热阻,提高了传热效率。且在本体内部设置相变蓄能材料,能够进一步增加地埋管换热孔的蓄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埋管连接件的俯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埋管连接件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件与两根地埋管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埋管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地埋管连接件的俯视剖面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连接件与四根地埋管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连接件与地埋管相连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连接件与地埋管相连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的连接件与地埋管相连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地埋管连接件的俯视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埋管的俯视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埋管的主视剖面图;
图13为图10所示的连接件与地埋管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埋管连接件的俯视剖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地埋管的俯视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0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