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表面喷涂缓释抗凝药物薄膜的起搏器电极导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9320.1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1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秦胜梅;宿燕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喷涂 抗凝 药物 薄膜 起搏器 电极 导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搏器导线,具体地说,是表面喷涂缓释抗凝药物薄膜的起搏器电极导线。
背景技术
心脏起搏疗法问世50年来挽救心脏停搏患者无数,我国每年植入心脏起搏器近7万台。心脏起搏疗法是通过起搏导线将脉冲发生器发出的脉冲传递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起搏导线是起搏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搏导线通常通过锁骨下静脉或头静脉植入,走行于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之后根据起搏的部位不同停留在右心房、经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或心脏静脉系统。植入导线时,在导线走行方向发生改变的部位,如上腔静脉开口处、右心房壁、三尖瓣部位,内皮细胞易受损,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局部血栓形成,久之机化粘连。临床上可见:1、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及肺动脉高压;阻塞静脉回流,严重可出现植入侧上肢水肿甚或上腔静脉综合征,机化粘连后引起后续导线植入困难;2、影响三尖瓣功能:严重者可导致重度三尖瓣返流并由此导致右心衰竭;3、导线拔除困难:由于导线粘连致拔除困难甚或由此导致静脉/心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喷涂缓释抗凝药物薄膜的起搏器电极导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表面喷涂缓释抗凝药物薄膜的起搏器电极导线,所述的起搏器电极导线包括电极头、环电极、电极导线外绝缘层和电极连接头,所述的电极导线外绝缘层表面附着一层抗凝药物薄膜。
所述的抗凝药物薄膜由抗凝药物通过喷涂工艺喷涂于电极导线外绝缘层表面得到,所述的抗凝药物负载于可吸收材料中。
所述的抗凝药物薄膜的厚度为0.05-0.2m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电极导线外绝缘层表面喷涂有抗凝药物薄膜,可防止导线周围急慢性血栓形成,从而防止血栓栓塞、机化粘连。
2.抗凝药物在术后6-12月内缓慢释放,主要作用于局部,对整体凝血功能影响微乎其微。
3.抗凝药物薄膜较薄,对导线的弹性、张力等物理特性影响很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表面喷涂缓释抗凝药物薄膜的起搏器电极导线的示意图。
附图2是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电极头 2.环电极
3.电极导线外绝缘层 4.电极连接头
5.抗凝药物薄膜。
实施例
请参看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表面喷涂缓释抗凝药物薄膜的起搏器电极导线的示意图,图2是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截面图。所述的起搏器电极导线包括电极头1、环电极2、电极导线外绝缘层3和电极连接头4,所述的电极导线外绝缘层3表面设有抗凝药物薄膜5,所述的抗凝药物薄膜5由抗凝药物通过喷涂工艺喷涂于电极导线外绝缘层3表面得到,所述的抗凝药物负载于可吸收材料中,所述的抗凝药物薄膜5的厚度为0.05-0.2mm。
电极导线外绝缘层3的表面喷涂有抗凝药物薄膜5,其通过特殊工艺可在术后6-12月内缓慢释放出抗凝药物,抗凝药物能够持久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能避免导线及周围组织急慢性血栓形成,最终防止导线与静脉壁粘连;抗凝药物薄膜5释放出的抗凝药物主要作用于局部,对整体凝血功能影响微乎其微;抗凝药物薄膜5较薄,对导线的弹性、张力等物理特性影响很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9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经颅磁刺激定位帽
- 下一篇:人体关节低频波动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