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池塘鱼类越冬增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8632.0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9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勇;高攀;李林;韩小丽;杜劲松;刘昆仑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830099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池塘 鱼类 越冬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池塘鱼类越冬增氧系统。
背景技术
北方高纬度寒冷地带池塘养殖鱼类安全越冬是生产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传统的方法通常采取凿冰洞,放入水泵或叶轮式增氧机,利用其搅水的作用将冰层融化,实现增氧;亦或扫除冰面上的积雪或加注新水,增加光照度,利用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实现增氧。传统的增氧方式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冬密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其弊端开始显现:首先是在规模化的养殖场,其人工、电力成本较高。一台功率为3KW的叶轮式增氧机,可增氧面积约为10亩,特别是针对百亩以上的养殖水面,需要数台这样的增氧机,并且需要聘请至少3-4名人员进行鱼类越冬管理,因此,增加了养殖的成本,影响了养殖效益。其次,传统越冬增氧方式安全性较差。增氧设备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搬运到指定的区域,安全系数较差,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发生的溺亡、电击等事故给池塘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池塘鱼类越冬增氧系统,结构简单,操作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池塘鱼类越冬增氧系统,包括送风装置、主管道、支管道、定时控制器、连接软管和增氧盘,送风装置与定时控制器连接,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主管道连通,支管道设若干个,均与主管道连通;增氧盘设有若干个,与若干个支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该送风装置由依次连接的电机、罗茨风机、储气筒和压力阀构成。
进一步地,该增氧盘为微孔增氧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以微孔增氧技术为基本原理,并针对冬季冰封期增氧的特点,进行了优化设计,制作了适合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冰下增氧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池塘鱼类越冬增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池塘鱼类越冬增氧系统,主要包括送风装置1、送气主管道2、支管道3、定时控制器、连接软管、增氧盘4等。其组装顺序为外接电源→定时控制器→送风装置1→输气主管道2→支管道3→连接软管→增氧盘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根据增氧面积,可配置功率为5.5kw、7.5kw、15kw,以平均每亩功率为0.09-0.11为宜。
2) 送风装置1由电机、罗茨风机、储气筒、压力阀依次连接组成。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罗茨风机运转,将空气通过储气筒进入主管道。安装动力设备时,需在池塘合适的位置建造长1.5m,宽1m,高0.3m的混凝土底座,用于固定动力设备。主输气管道通过口径相同的耐高温橡皮管连接。主输气管道直径为110mm,厚度为6.6mm,材质为UPVC给水管材,抗压能力为1.6Mkpa。
3) 布设方式为:针对标准化的池塘,铺设方式为“L”型,即分别在池塘长的一边和宽的一边铺设主管道2,长和宽主管道用同径三通或弯头进行连接。
4) 在主管道2上,每隔5-10米的间距设置为一个支管道3,支管道3为与主管道同样材质的UPVC管材,管壁厚3.7mm,主管道2和支管道3之间用110mm变50mm三通连接。然后用50mm变20mm的同心异径直接进一步变小支管道,并加装内径20mm直径的球阀,再与20mmUPvc管材进行连接。
5) 在支管道3末端,安装宝塔接头。材质为UPvc。
6) 在支管道3与增氧盘4之间用塑料软管进行连接,所述塑料软管为耐低温塑料软管,口径大小与输气支管道末端接头和外丝螺纹转宝塔接头相匹配。
7) 塑料软管通过自制的T型UPVC三通与增氧盘微孔曝气管首尾进行连接,并用扎带进行固定。T型三通的外径与微孔曝气管内径相同,三通一端进气两端出气。
8)增氧盘4放置于池底,距离可适当将增氧盘放置于池塘两坝堤1/3处。
9) 在养殖期间,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并及时打开微孔增氧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未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86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渔网收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投饲机的音响集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