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焊机喂丝系统的管状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95490.2 | 申请日: | 2015-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6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玄利剑;齐杰斌;郑利元;刘新亮;张长富;唐晓宇;李冠良;邹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焊机喂丝 系统 管状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焊机喂丝系统的管状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应用于板材常化酸洗线的焊机主要用于对前后两卷带钢进行焊接,进而满足常化酸洗机组连续生产的要求,常化酸洗机组作为冷轧高硅薄板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对工艺速度稳定性要求极高,焊机必须在55秒内完成合格的焊缝才能保证产线的正常生产,但是由于板材硅含量的升高导致其焊接性能极差,如此,使得现有的焊机在焊接过程中通常会加入焊丝对板材成分进行中和以确保焊缝质量过关,能够确保生产线的正常生产的稳定性,并能够提高所述焊机的工作效率。
现有的焊机在喂丝时,焊丝通过焊机的下喂丝进给轮再进入下喂丝管,但由于下喂丝管和下喂丝进给轮的间距较大,而且焊丝在经过下喂丝管并进入焊接熔池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变化阻力的影响,在阻力过大时,焊丝将在下喂丝管和下喂丝进给轮间发生弹性变形,焊丝弹性变形致使喂丝动力沿垂直于焊丝运动方向的分力加大,导致焊丝的给进动力会不够,使得焊丝不能稳定的进入下喂丝给进轮,从而会出现焊丝外溢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焊机喂丝系统的管状构件,增加焊丝径向支持力,降低焊丝出现塑性变形的概率,进而确保了焊丝进给动力可以沿焊丝稳定沿进给轮切向输出,使得焊丝外溢的可能性也得以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焊机喂丝系统的管状构件,所述焊机包括下喂丝管和下喂丝进给轮,所述管状构件包括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回转体,所述第一回转体和所述第二回转体组成阶梯状回转体,所述第一回转体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回转体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阶梯状回转体中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焊丝匹配,所述第二回转体与所述下喂丝管套接,所述第一回转体设置在所述下喂丝进给轮的下端。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焊丝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回转体的前端的下部设置成倒角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回转体的倒角结构部分与所述下喂丝进给轮配合。
可选的,所述倒角结构部分的端面与所述下喂丝进给轮中的动力轮的切线平行。
通过一个实施例或多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管状构件的第二回转体与下喂丝管套接,以及第一回转体设置在下喂丝进给轮的下端,且焊丝通过下喂丝进给轮之后,再通过所述第一回转体和所述第二回转体组成阶梯状回转体中的通孔进入下喂丝管中,从而能够缩短焊丝从下喂丝进给轮进入下喂丝管的过程中通过没有支撑物的通道的距离,且使得焊丝径向支持力得以增加,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焊丝出现塑性变形的概率,进而确保了焊丝进给动力可以沿焊丝稳定沿下喂丝进给轮切向输出,使得焊丝外溢的可能性也得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状构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状构件与焊机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有关附图标记如下:
10——第一回转体,11——第二回转体,12——通孔,13——倒角结构部分的端面,20——下喂丝管,21——下喂丝进给轮,22——动力轮,23——压轮,24——上喂丝进给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焊机喂丝系统的管状构件,增加焊丝径向支持力,降低焊丝出现塑性变形的概率,进而确保了焊丝进给动力可以沿焊丝稳定沿进给轮切向输出,使得焊丝外溢的可能性也得以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焊机喂丝系统的管状构件,参见图1和图2,所述管状构件包括第一回转体10和第二回转体11,第一回转体10和第二回转体11组成阶梯状回转体,第一回转体10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回转体20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阶梯状回转体中具有一通孔12,通孔12与焊丝匹配,第二回转体11与所述焊机的下喂丝管20套接,第一回转体10设置在下喂丝进给轮21的下端。
其中,通孔12的直径大于所述焊丝的直径,以确保所述焊丝可以顺利从通孔12中通过,进一步的,第二回转体11与下喂丝管20采用基孔制过渡配合,使得第二回转体11能够更稳定的套接在下喂丝管20中。
具体的,参见图2,第一回转体10的尺寸根据下喂丝进给轮21来进行设定,使下喂丝进给轮21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回转体10不接触即可;进一步的,下喂丝进给轮21包括动力轮22和压轮23,且动力轮22和压轮23之间由缝隙,用于方便焊丝通过,且动力轮22的直径小于压轮23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54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等离子切割机下脚料渣卸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热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