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5252.1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7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孙苒;孙亚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亚非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陆 两栖 地形 作战 突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上应用的作战突击车为轮式行走方式,越野性能差,在遇到复杂地形如沙地、泥地、雪地等时,根本无法适用,而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多样,轮式突击车的适用性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现在国际国内的作战突击车基本不能涉水,对于海上的军事行动也只能是爱莫能助,而如果突击车可以实现海上登陆,在近海直接突击作战可以对战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扭转战局。
战争打的是成本,是国民经济,而目前应用的突击车的生产技术要求高,造价高昂,不符合中国传统人民作战的军事理念。
而现有具备越野性能的作战车,其越野性能可以克服复杂地形对其的影响,但是其体形较大,速度不能满足要求;
目前,装甲车在各种军事活动上应用非常广泛,坦克也是装甲车履带式装甲车辆的一种。坦克已经发展为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是一种装备强大直射火炮、厚重防御装甲和高机动性的履带式作战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但是现代坦克战斗全重一般为40~60吨,越野速度仅为35~55公里每小时,需要的发动机功率在427~610千瓦,最大行程仅为300~600千米,并且坦克的形体尺寸较大,其造价均在几千万左右,耗资非常大,因为体型笨重,其适应性具有极大的限制性。
因此,现在缺少轻型、速度快、水陆两栖、具备越野性能的多功能的作战突击车,对于水陆两栖的作战车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防空防装甲车的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该突击车结构简捷合理,重量轻,造价低,可加载多种步兵用重火器,行驶速度快,海陆空均可适用;该突击车生产工艺简单,原材料获得容易,生产工艺技术均采用现有成熟技术,乡镇企业机械加工水平及能力即可实现生产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包括钢板平台,所述钢板平台上方为由环形梁、支撑梁组成的驾驶舱体骨架,钢板平台下方为由横向梁、环形梁以及竖向梁组成的车身舱体骨架;所述车身舱体骨架的内部设有车身舱体;
所述车身舱体内布设减噪箱,可以减轻声音,空气流动性好,减噪箱内设有油箱并在油箱内通有排气管,排气管可以在天气寒冷时起到对油箱的加温作用,对驾驶员也具有保温效果;所述驾驶舱体骨架与外部包围材料组成驾驶舱;所述钢板平台上设有一个驱动前轮的发动机和两个驱动后轮的发动机,发动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前轮或后轮转动,为四轮驱动;驱动后轮的发动机通过输出轴与旋桨叶片连接,旋桨叶片位于车身骨架外;
所述驾驶舱内设有消毒座椅,消毒座椅为软质吊椅式结构,可以转变为吊床,供驾驶员直接休息,所述消毒座椅下方设有由车架钢管组成的空气净化系统,与外界换取新鲜空气;发动机通过车架钢管与外部换气管道相通;所述钢板平台上围绕驾驶舱设有气囊,在突击车前有水时通过气泵向气囊充气,气囊还连接放气阀,气囊外部设有卡子,通过对气囊充气和放气实现卡子的自动撑起和折叠,气囊放气后卡子将气囊包合在其内,气囊外部为硬质材料,可踩踏可防磨。
所述车身舱体骨架两侧钢板平台下部均连接4个车轮,实现轮式行走。
所述车身舱体骨架前端钢板平台的下部连接独立转向轮,转向轮可升降,实现车体爬坡能力。
所述车身舱体骨架两侧的车轮能够与履带配合,实现履带式行走,车轮外有钢板压盘,将车轮挡在内部,可防弹,履带可防打滑。
所述履带为合页式结构,拆开后悬挂在钢板平台前方和两侧,围绕驾驶舱,可以起到装甲防弹作用。
所述气囊为分节式,具有多个进气口,能同时通过气泵的多个出口对其进行充气;气囊密封也为分节式,在某处气囊被击破时,其他气囊仍能继续完成工作。
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与外部换气管道相通的车架钢管,空气通过车架钢管进入消毒座椅背部的管道,消毒座椅背部的管道内设有消毒液体和活性炭,并在消毒液体的上方设有泡沫;消毒座椅背部的管道与放气阀连接。
所述驾驶舱顶部和背部均设有舱门,舱门关闭即可实现密封。
所述突击车车体的预留浮力为自身重力的3倍。
所述突击车进入水中气囊打开,在车体外侧还包裹有减阻罩,减阻罩在突击车真正进海时临时安装,使突击车的整个阻力与摩托艇一样,实现在水中的快速航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亚非,未经孙亚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52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