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3833.1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2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汪汉;刘迪;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35 | 分类号: | F01N3/035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闫晓燕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柴油机 尾气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具体是一种大功率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机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氮氧化物、碳颗粒、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其中氮氧化物主要通过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利用尿素溶液对进行处理;而碳颗粒主要通过柴油颗粒过滤器(DPF)过滤掉,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通过氧化催化器进行氧化处理。但是,柴油颗粒过滤器的过滤能力有限,随着柴油颗粒过滤器内部碳颗粒的增加,排气背压会升高,将影响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功率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柴油机尾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而且还能够及时处理柴油颗粒过滤器内的碳颗粒,防止排气背压过高,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功率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器、氧化催化器和柴油颗粒过滤器,所述择性催化还原器的进气口通过排气管Ⅰ与柴油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氧化催化器和柴油颗粒过滤器串连并封装于集成壳体中,氧化催化器位于柴油颗粒过滤器的上游,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器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Ⅱ与集成壳体的进气口连接,所述集成壳体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Ⅲ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气管Ⅰ上设有尿素喷嘴,所述尿素喷嘴与尿素箱连接,所述集成壳体上设有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与车载诊断系统(OBD)连接,压差传感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位于柴油颗粒过滤器的上游和下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柴油机排放的尾气通过排气管Ⅰ进入选择性催化还原器,尿素箱中的尿素通过尿素喷嘴喷入排气管Ⅰ与尾气混合,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还原反应形成氮气和水,然后尾气通过排气管Ⅱ进入集成壳体,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氧化催化器中被氧化,一氧化氮被氧化为二氧化氮,氧化反应放热能够保证集成壳体内的温度,以使二氧化氮与尾气中的碳颗粒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消除碳颗粒,防止背压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器内设有陶瓷载体,所述陶瓷载体为直径为380毫米-500毫米、长度为254毫米的圆柱形,陶瓷载体上设有布满其横截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边长为1.05毫米-1.15毫米的正方形,相邻通孔之间的中心距为1.22毫米-1.32毫米。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催化还原的同时有效降低排气背压,从而减小柴油机的功率损失,降低油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陶瓷载体通过耐高温的衬垫与选择性催化还原器的内壁固定。衬垫起到了绝热作用,防止陶瓷载体内的热量流失,保证还原反应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陶瓷载体包括轴向串连的陶瓷载体Ⅰ和陶瓷载体Ⅱ。如果将陶瓷载体一体制成,工艺难度大,所以分别制作陶瓷载体Ⅰ和陶瓷载体Ⅱ并串连组成陶瓷载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排气管Ⅰ上设有温度传感器Ⅰ,所述排气管Ⅱ上设有温度传感器Ⅱ,所述集成壳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Ⅲ。温度传感器Ⅰ、温度传感器Ⅱ和温度传感器Ⅲ分别与车载诊断系统连接,用于实时的检测系统中的温度并反馈给车载诊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排气管Ⅲ上设有氮氧传感器,用于检测排气管Ⅲ内氮氧化物的含量,反馈给车载诊断系统,车载诊断系统对尿素喷嘴的喷射量进行调控,保证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大功率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有效减少柴油机尾气中的各种污染物,氮氧化物转化效率稳态情况下高达90%以上,瞬态可达到70~75%,柴油颗粒过滤器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能达到90%以上,而且还能够及时处理柴油颗粒过滤器内的碳颗粒,防止排气背压过高,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功率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选择性催化还原器,2、氧化催化器,3、柴油颗粒过滤器, 4、排气管Ⅰ,5、集成壳体,6、排气管Ⅱ,7、排气管Ⅲ,8、尿素喷嘴,9、尿素箱,10、压差传感器,11、通孔,12、衬垫,13、陶瓷载体Ⅰ,14、陶瓷载体Ⅱ,15、温度传感器Ⅰ,16、温度传感器Ⅱ,17、温度传感器Ⅲ,18、氮氧传感器,19、柴油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3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