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堵塞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2406.1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9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许隽颖;陆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 |
地址: | 214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塞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胸腔和腹腔积液是临床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常见的病因有很多,例如心血管病、肝脏病、腹膜病、肾脏病、营养障碍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卵巢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疾病形成胸腔积液过多即成为胸腹水。胸腹水检查在临床上用于通过检查胸腹水的性质来确定胸腹水形成的原因和病因,对临床疾病的治疗起指导性作用。
在临床上通常采用引流管向外抽取胸腹水进行送检,然而胸腹水中存在有血块、组织碎片渗出等,容易造成引流管堵塞;当引流管堵塞时,通常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以达到解除堵管的问题;然而由于引流管部分堵塞,生理盐水在冲洗过程中如靠自身重力无法进行疏通,需靠外界压力推送才能解决堵塞问题。目前,在引流管的防堵塞方面,都是采用在引流管主体上设置分管的方式,通过向分管内注入液体或气流,促使引流管开通;这种方式不但操作复杂,而且引流管制作起来工序较为繁琐,不方便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引流管,应用于临床医学中能够快速疏通堵塞部位,保证引流通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防堵塞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所述引流管主体位于体外的部分设置有用于挤压引流管内液体的褶皱部;所述褶皱部的内径小于引流管主体的内径且褶皱部外径大于引流管主体外径。
上述防堵塞引流管,所述褶皱部为可压缩和伸展的V型硅胶皱褶。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当引流管堵塞时,通过挤压褶皱部,对引流管内的引流液施加压力,对堵管处产生强烈冲击,达到能够快速疏通堵塞部位的目的,有效保证了引流的通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引流管主体,2.褶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防堵塞引流管,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引流管主体1,引流管主体位于体外的部分设置有褶皱部2,褶皱部2用于挤压引流管内液体,从而对引流管堵塞部位产生冲击而解除堵塞,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在引流管使用过程中发生堵塞时,无需拔出引流管,直接挤压褶皱部即可疏通,有无需借助外界气体或液体因此疏通过程中,无气体或液体进入患者体内,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褶皱部的内径小于引流管主体的内径且褶皱部外径大于引流管主体外径,以保证使用时能够对引流管内的液体产生足够的压力,对堵塞部位进行冲击。本实施例中,褶皱部为可压缩和伸展的V型硅胶皱褶,方便耐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精神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就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人民医院,未经无锡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24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的机顶盒设置向导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视频道预览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