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晶板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2249.4 | 申请日: | 2015-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6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宣淇;刘子嘉;江宁;宋冠男;王曼菲;陈中盛;陈守昕;仇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宣淇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晶板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晶板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晶板控制器。
背景技术:
碳晶电热板即“碳晶电热低温辐射采暖系统”。是以碳素晶体发热板为核心部件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低温辐射采暖系统。碳晶电热板的制热原理:在电场作用下,发热体中的碳分子团产生分子运动,碳原子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与撞击,产生的热量以远红外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对外传递,其电能与热能的转换率高达98%以上。碳晶电热板系统充分利用了碳晶板优异的平面制热特性,采暖时整个平面同步升温,连续供暖,热平衡效果好,克服了传统采暖产品制热不连续、热平衡效果差的弊端,现有的碳晶板加热控制器大都是将220V电源直接接到碳晶板的两端,这样不利于实现碳晶板的温度控制,也有一些厂家开发了一些碳晶板控制器,然价格比较贵,推广应用不太广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碳晶板的控制器价格较高,一些应用的碳晶控制器不能够对温度进行控制而提供的一种碳晶板控制器,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如图1所示,一种碳晶板控制器,包括单片机、碳晶板、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数码管、光耦、电源模块,所述的单片机的P2.0~P2.6与数码管的A、B、C、D、E、F、G端口间设有电阻R1、R2、R3、R4、R5、R6、R7,单片机的P3.0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数码管的LED1端口相连,单片机的P3.1引脚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数码管的LED2端口相连,三极管Q1、Q2的集电极与电源模块的VCC端相连,单片机的VCC、GND端口与电源模块的VCC、GND以及温度传感器的VCC、GND端口对应相连,单片机的P3.2端口与温度传感器的D0端口相连,单片机的P3.3引脚与按键K1的一端相连,按键K1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ND引脚相连,单片机的P3.4引脚与按键K2的一端相连,按键K2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ND引脚相连,单片机的P3.5引脚与按键K3的一端相连,按键K3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ND引脚相连,单片机的P3.6引脚与电阻R10的一端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单片机的VCC引脚相连,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光耦的1端口相连,光耦的2端口与单片机的GND相连,光耦的6端口与可控硅的阴极间设有电阻R12,光耦的4端口与可控硅的控制极相连,可控硅的阳极与L相连,可控硅的阳极还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一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可控硅的阴极相连,可控硅的阴极还与碳晶板的一个控制端相连,碳晶板的另一个控制端与N相连。
所述的单片机型号为MCS-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DS18B20,光耦的型号为MOC3020。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效果:所述的一种碳晶板控制器,其采用电路和单片机控制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数字传感器检测温度数据,利用可控硅控制碳晶板的加热,采用两位数码管显示温度信息,其稳定可靠,扩展方便,尤其适合碳晶板的加热控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中所示:1、数码管;2、单片机;3、温度传感器;4、电源模块、5碳晶板;6、光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宣淇,未经王宣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22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安全监控设备
- 下一篇:频率自适应微机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