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500℃超薄隔热管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91128.8 | 申请日: | 2015-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2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照峰;聂丽丽;叶信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59/065;F16L5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500 超薄 隔热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管道,特别是涉及一种耐500℃超薄隔热管道。
背景技术
管道是应用于运输中的常用工具,其在运输油、水、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运输这些产品时,尤其是石油、天然气、液化气等,对于暴露于空气中的运输管道,防晒隔热是非常重要的,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气堵”,给管道维护带来很大麻烦。特别在炎热的夏季,或更广泛地说,在持续炎热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则更为重要。
传统的隔热处理方式,常常是在管道表面缠缚隔热材料或涂抹隔热胶,以期达到隔热防晒、稳定传送的效果。但是,这些方式仍然不能满足要求,缠绕传统聚氨酯等保温材料存在厚度大、成本高、保温性能差、容易腐蚀老化等缺点,又不方便经常更换隔热材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涂抹隔热胶保温性能更加有限,也存在其它同样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迫切地需要提供一种耐用、隔热效果好的隔热管道。
申请号为201410637063.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多孔纳米材料隔热管道结构,包括钢结构管道和多孔纳米材料保温层。多孔纳米材料作为保温层包裹在钢结构管道外侧。该装置通多引入多孔纳米材料,利用其良好的隔热、耐水、耐温、高强度等特性,提高管道的热传输效率和耐用性,降低能量损耗。
授权公告号为CN202048309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热管道,其包括基层和设置在所述基层上的太阳热反射层,所述太阳热反射层由太阳热反射组合物与聚合物形成。其中该太阳热反射层能够有效反射太阳热辐射,因此,该实用新型能够减轻管道因太阳光照射而产生的温度升高,确保管道稳定正常地工作,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隔热管道笨重、高温保温性能差和已老化的问题,提供一种耐500℃超薄隔热管道。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500℃超薄隔热管道,包含不锈钢结构管道、玻璃纤维棉毡和不锈钢膜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膜和不锈钢结构管道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形成真空环境,玻璃纤维棉毡在其中紧密缠绕不锈钢结构管道。所述的不锈钢结构管道的壁厚为1~3mm,所述的不锈钢膜的厚度为15~200μm,玻璃纤维棉毡和不锈钢膜形成的保温层厚度为1.5~2.5mm。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①突破传统真空保温材料的限制,可耐管内温度500℃;②结构上实现超薄化;③具有良好的隔热、耐水、耐温、高强度、抗老化特性,大幅度提高了管道的热传输效率和耐用性,大大降低了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耐500℃超薄隔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10为不锈钢管,20为焊缝,30为玻璃纤维棉毡,40为不锈钢膜,50为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耐500℃超薄隔热管道,包含不锈钢结构管道、玻璃纤维棉毡和不锈钢膜三部分,所述的不锈钢膜和不锈钢结构管道之间为真空环境,玻璃纤维棉毡在其中紧密缠绕不锈钢结构管道。所述的不锈钢结构管道的壁厚为1mm,所述的不锈钢膜的厚度为15μm,玻璃纤维棉毡和不锈钢膜形成的保温层厚度为1.5mm。
该隔热管道结构上实现超薄化,并且突破传统真空保温材料的限制,可耐管内温度500℃,具有良好的隔热、耐水、耐温、高强度、抗老化特性,大幅度提高了管道的热传输效率和耐用性,大大降低了能量损耗。
实施例2
一种耐500℃超薄隔热管道,包含不锈钢结构管道、玻璃纤维棉毡和不锈钢膜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膜和不锈钢结构管道之间为真空环境,玻璃纤维棉毡在其中紧密缠绕不锈钢结构管道。所述的不锈钢结构管道的壁厚为3mm,所述的不锈钢膜的厚度为200μm,玻璃纤维棉毡和不锈钢膜形成的保温层厚度为2.5mm。
该隔热管道结构上实现超薄化,并且突破传统真空保温材料的限制,可耐管内温度500℃,具有良好的隔热、耐水、耐温、高强度、抗老化特性,大幅度提高了管道的热传输效率和耐用性,大大降低了能量损耗。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的行为。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形式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1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三联气压管
- 下一篇:公共厕所内的水管对接安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