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气流发电阳光大棚的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8904.9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6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戚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戚荣生 |
主分类号: | E04B7/00 | 分类号: | E04B7/00;E04B7/16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气流 发电 阳光 大棚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气流发电阳光大棚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石化能源的短缺和煤炭资源的匮乏,同时又造成了电力资源的紧张,而遍及各地的火力发电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及工业污染这三大排放又促使空气环境的急剧恶化,并已严重的威胁着国家能源的安全和国民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质量。这种状况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所以充分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源、风力资源以及地下能源,并将其转化成洁净环保的新能源,已成为全体国民的当务之急。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例如,太阳能源和风力资源的利用现状,虽有一定的起色却成效渺茫……
大自然的各种资源都是可以开发的,包括太阳能热力的开发和储存、太阳能源智能利用、太阳能量的激光转化、自然风能的可控控制利用和人造风能、地球引力的借助和储存、雷电(闪)电力资源的收集、自然(环境)灾害状况的控制和利用等等,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已成为人类不懈努力的方向。
例如风能发电项目,现有技术始终未能突破几兆瓦的装机容量,更由于自然环境的无法控制,使得项目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大大提高,设备运行安全和并网质量很难如愿。
太阳能气流发电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热气流,再利用热气流驱动机组发电。目前已出现的用于产生热气流的阳光大棚都采用平顶结构,由于产生热气流的阳光大棚面积比较大,可以覆盖方圆数公里,所以采用平顶结构的阳光大棚,容易被大雪覆盖,并且无法清除,很容易将大棚压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太阳能气流发电阳光大棚的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太阳能气流发电阳光大棚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大棚的顶部由连续的锥形棚顶构成,每个锥形棚顶均由向阳面和背阳面构成,所述背阳面的坡度大于向阳面的坡度,锥形棚顶内部通过上横梁和下横梁支撑固定,上横梁支撑在锥形棚顶的上端,下横梁支撑在锥形棚顶的下端,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斜设置有安装梁,安装梁上安装有采光板,所述采光板与向阳面的倾斜角度一致。
相邻两个锥形棚顶之间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一端连接在转轴上,翻板连接转轴的一端还连接有配重杆,配重杆上设置有配重
所述背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所述向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42°。
所述背阳面的外侧下部设置有人通道,人通道设置在转轴上方,所述背阳面的外侧还设置有扶手,扶手离人通道的垂直高度为1-1.5米。
所述下横梁的中部下方通过支撑柱支撑,下横梁上开设有凹槽,支撑柱的顶端插入凹槽内,所述支撑柱的下端插入基座内,基座上端开设只有圆柱形插孔,插孔的直径大于支撑柱的直径,支撑柱插入插孔后的间隙用混凝土填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气流发电阳光大棚的支撑结构,顶部设计成锥形面,雪落在上面可在重力作用下滑至底部翻板上,翻板上积累的雪达到一定重量时,即可使翻转一端向下翻转,使积雪落入大棚内部,积雪在大棚内融化、汽化成水蒸气,进一步形成热气流。支撑结构稳定可靠,承载能力强,不容易垮塌。
附图说明
图1为锥形棚顶的翻板闭合时的示意图;
图2为锥形棚顶的翻板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3为锥形棚顶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太阳能气流发电阳光大棚的支撑结构,大棚的顶部由连续的锥形棚顶构成,每个锥形棚顶均由向阳面1和背阳面2构成,相邻两个锥形棚顶之间设置有翻板6,翻板6一端连接在转轴3上,翻板6连接转轴3的一端还连接有配重杆5,配重杆5上设置有配重4;背阳面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向阳面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42°。
锥形棚顶内部通过上横梁7和下横梁10支撑固定,上横梁7支撑在锥形棚顶的上端,下横梁10支撑在锥形棚顶的下端,上横梁7与下横梁10之间斜设置有安装梁8,安装梁8上安装有采光板9,采光板9与向阳面1的倾斜角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戚荣生,未经戚荣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89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震轻质隔墙板
- 下一篇:一体化采暖器单元式玻璃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