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光伏逆变变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88350.2 | 申请日: | 2015-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4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鑫固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0;H01F27/02;H02M7/42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 地址: | 3416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光伏逆变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光伏逆变变压器 ,属光伏发电变压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光伏发电时,由于太阳能光伏发出的电能为直流电,因此为了满足与供电电网连接的需要,通常需要通过电力变压器对光伏发出的电能进行逆变成交流电,然后进行电压调制后方可实现并网供电,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光伏系统传输出的电能经过滤波电抗器等设备进行处理后,然后利用逆变变压器对电压进行调制处理,该种方法虽然可以满足逆变的需要,但整个逆变调压系统相对复杂,自重、体积及占地面积较大,且当期所使用的逆变变压器同时还存在着由于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的弊端,从而导致变压器存在这严重的涡流损耗及漏感现象,从而一方面导致了变压器运行时能量损耗较大,工作效率相对低下,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高效能的光伏发电用变压器,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光伏逆变变压器,该新型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体积小重量轻,并具有良好的抗短路、抗干扰能力,电磁涡流损耗小,并可满足较大电流输出的需要,同时还省去了独立的滤波电抗装置,极大的简化了光伏逆变调压系统,提高了变压器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光伏逆变变压器,包括防护壳体、电抗器及调压绕组,其中防护壳体为密闭空间结构,且其上表面设进线端子及出线端子,电抗器及调压绕组均至少一个并位于防护壳体内,且电抗器及调压绕组间由铝箔防护隔板隔离,调压绕组包括铁心柱、输入绕组、输出绕组及电感线圈,其中输入绕组环绕在铁心柱上,并与铁心柱同心分布,输出绕组环绕在输入绕组外侧,并与输入绕组同心分布,且输入绕组与输出绕组之间另设铝箔防护隔板进行隔离,电感线圈环绕铁心柱分布,且其一端与输出绕组串联,另一端与出线端子串联,输入绕组、输出绕组及电感线圈外表面另有绝缘树脂复合保护层,电感线圈与输出绕组间另设铝箔防护隔板进行隔离,铝箔防护隔板与防护壳体、铁心柱、输入绕组、输出绕组、电感线圈及铝箔防护隔板间均设绝缘体,电抗器另分别与进线端子及输入绕组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壳体内表面另覆绝缘保护层,防护壳体外表面设散热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铝箔防护隔板包括硬质绝缘基材及铝箔,其中铝箔包覆在硬质绝缘基材外侧,且至少一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壳体内设多个调压绕组时,则多个调压绕组间的输入绕组、输出绕组通过母线排连接,且相邻母线排间由绝缘体隔离,防护壳体内设多个电抗器时,则电抗器间依次串联。
本新型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体积小重量轻,并具有良好的抗短路、抗干扰能力,电磁涡流损耗小,并可满足较大电流输出的需要,同时还省去了独立的滤波电抗装置,极大的简化了光伏逆变调压系统,提高了变压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铝箔防护隔板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逆变变压器,包括防护壳体1、电抗器2及调压绕组3,其中防护壳体1为密闭空间结构,且其上表面设进线端子4及出线端子5,电抗器2及调压绕组3均至少一个并位于防护壳体1内,且电抗器2及调压绕组3间由铝箔防护隔板6隔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调压绕组3包括铁心柱31、输入绕组32、输出绕组33及电感线圈34,其中输入绕组32环绕在铁心柱31上,并与铁心柱31同心分布,输出绕组33环绕在输入绕组32外侧,并与输入绕组32同心分布,且输入绕组32与输出绕组33之间另设铝箔防护隔板6进行隔离,电感线圈31环绕铁心柱31分布,且其一端与输出绕组33串联,另一端与出线端子5串联,输入绕组32、输出绕组33及电感线圈34外表面另有绝缘树脂复合保护层35,电感线圈34与输出绕组33间另设铝箔防护隔板6进行隔离,铝箔防护隔板6与防护壳体1、铁心柱31、输入绕组32、输出绕组33、电感线圈34及铝箔防护隔板6间均设绝缘体7,电抗器2另分别与进线端子4及输入绕组31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壳体1内表面另覆绝缘保护层8,防护壳体1外表面设散热板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鑫固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鑫固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83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