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声砖及高速路吸声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7896.6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4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纪续;袁凯;冉维彬;熊大路;程德刚;王守斌;郭静;李炳南;杨奎军;彭佳琳;王凯;徐万雷;张敏;张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济南市公路管理局;济南金宇公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封代臣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声 高速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声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吸声砖及高速路吸声墙。
背景技术
在高速路、高架桥领域中,吸声砖是一种大量使用的建筑材料,被广泛的用于治理噪声污染,目前的吸声砖一般分为:珍珠岩吸声砖、矿渣吸声砖、木屑吸声砖等,属于材质的选择,样式上一般都是平面的,声波的吸声面小,降噪效果有限。
由于珍珠岩、矿渣等物料较松散,容易破碎,现有的吸声砖一般都是混凝土背衬和吸声材料的表面,但是在制造、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吸声材料易脱落的问题,也需要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声降噪效果更佳突出的吸声砖,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具有突出的吸声效果,同时进一步地提高吸声砖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声砖,包括通过浇筑成型并形成一体的混凝土基体和吸声材料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基体为断面为L形的多棱柱,且在两侧分别设有便于定位的突起和缺口;
吸声材料层为断面为三角形的多棱柱,且在吸声材料层向着声波入射方向的表面为弧形面,
且在所述吸声材料层和混凝土基体之间设有彼此咬合的燕尾结构,同时在所述吸声材料层和混凝土基体上下表面设有网格加强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吸声材料层或/和混凝土基体中设有上下通透的通孔,且在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网格状支撑骨架。
进一步地,在所述通孔中填充有岩棉。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面为内凹的球状弧形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弧形面上设有钢丝网防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网格加强层为玻纤布、钢丝网、无纺布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骨架为筒状的钢丝网。
进一步地,所述吸声材料层为玻化微珠、珍珠岩、矿渣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复合体。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基体为发泡水泥混凝土基体。
一种高速路吸声墙,包括吸声砖和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砖为上述的吸声砖,所述框架为钢筋混凝土制作的整体呈矩形的框架,且在框架的底部为与地面进行固定的地基,所述吸声砖砌在所述框架中且相邻行之间的吸声砖彼此交叉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吸声面设计成弧形,增加了吸声的面积,且正迎着声音入射方向,使得噪声可以尽可能多的被吸声材料层捕捉,捕捉后的声音部分进入到里面的通孔中,使得声音在通孔中被多次反射,直至消失。同时通孔中岩棉的存在可以加快消声的效果,以适应连续的噪音降噪要求。
在表面配置网格加强层,工艺简单,解决了传统的吸声材料易于破碎的问题,能够达到很好的防碎效果。同时在吸声材料层和混凝土基体之间设有彼此咬合的燕尾结构,可以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牢靠度,提高整体的强度。
高速路吸声墙中的框架抗撞击的效果,能够对吸声砖形成防护,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一种变形。
图5为高速路吸声墙墙面示意图。
图6为为高速路吸声墙的平面图。
图7为图1的一种改进效果图。
图中:1混凝土基体,11突起,12缺口,13燕尾结构,2吸声材料层,21弧形面,21”波浪状,3支撑骨架,31通孔,4网格加强层,5框架,51地基,1’吸声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吸声砖,包括通过浇筑成型并形成一体的混凝土基体和吸声材料层,下面通过通过制作过程对该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所述混凝土基体1采用混凝土制作,其中也可以增加发泡剂等进行发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整体的断面为L形,多棱柱状,且在两侧分别设有便于定位的突起11和缺口12;其中缺口位于转角处,如图1所示,其中突起11和缺口12可以为方形,圆弧形或者是三角形,便于从侧面进行插接配合,便于施工。
吸声材料层2,采用玻化微珠、珍珠岩、矿渣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与少量的粘接剂(例如水泥)进行混合粘接,断面为三角形的,多棱柱状,且在吸声材料层向着声波入射方向的表面为弧形面21,如图1至图3,弧形面具有较好的成型效果,方便在竖直方向上的起模。当然上述的弧形面为内凹的球状弧形面,吸声面积更大,但是起模工艺相对复杂。甚至可以讲弧形面上制作成很多的突起状的或者凹陷的不规则的弧形面,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效果,如图7所示,形成表面起伏的形式,例如波浪状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济南市公路管理局;济南金宇公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济南市公路管理局;济南金宇公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78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