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制框架玻璃隔墙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87882.4 | 申请日: | 2015-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1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肖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志鹏 |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1/94;E04B1/68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 代理人: | 李俊 |
| 地址: |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制 框架 玻璃 隔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制框架玻璃隔墙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隔断装置来建设和装修建筑分区,具体的说,将玻璃、板材等面板材料固定在隔断框架上,再将隔断装置安装在建筑的内墙混凝土结构梁上进行建筑物的分区、采光和墙面的装饰。
但是,传统的铝合金及点抓手隔墙安装在内墙上时,由于铝合金和点抓手隔墙缺乏固定力或固定力较小,且铝合金和点抓手隔墙的承重能力有限,内墙的玻璃、板材等面板材料不能进行大面积分格,面积和分格较大时甚至有可能从墙体上翻落。同时铝合金隔墙耐火熔点较低,铝合金的防火和耐火性能不及钢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钢制型材框架玻璃隔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制型材框架玻璃隔墙,包括多根互相平行布置的钢制立柱以及多根与钢制立柱垂直设置的钢制横梁,所述多根钢制型材立柱与多根钢制型材横梁组成整个框架,并将框架分成若干个小区域,在每个小区域中安装有防火玻璃。
所述防火玻璃卡接在钢制横梁的L槽中,且L槽内壁与防火玻璃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耐候胶,在所述钢制型材横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玻璃压条,所述耐候胶的一端与玻璃压条的内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制型材立柱与钢制型材横梁的外侧设置有硅酸铝纤维层,且所述硅酸铝纤维层通过防火硅胶与钢制型材立柱、钢制型材横梁外壁粘接在一起。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钢制框架玻璃隔墙通过型材纤细的可视面宽度形成宽敞明亮的透光区域,这样也同时保证了建筑物安全雅致的外观,钢制型材框架的玻璃跨度是所有隔墙装置中承重能力最好的,它除了能满足隔墙装置所有的特性之外,还拥有很高的静态值,更大的型材尺寸实现了横梁和立柱各自最大的跨度,由于其独特的几何结构形状也完全提升了装置整体的承重性能,即使大重量的玻璃也不会影响到装置的整体功能性,整系统防火密封性能优良,耐火时长90-120分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中:1-钢制立柱;2-钢制横梁;3-防火玻璃;4-耐候胶;5-螺栓;6-玻璃压条;2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所述一种钢制框架玻璃隔墙系统,包括多根互相平行布置的钢制型材立柱1以及多根与钢制型材立柱1垂直设置的钢制型材横梁2,所述多根钢制型材立柱1与多根钢制型材横梁2组成整个框架,并将框架分成若干个小区域,在每个小区域中安装有防火玻璃3,所述防火玻璃3卡接在钢制型材横梁2的卡槽20中,且卡槽20内壁与防火玻璃3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耐候胶4,在所述钢制横梁2上通过螺栓5连接有玻璃压条6,所述耐候胶4的一端与玻璃压条6的内壁连接,所述玻璃压条6的外表面与钢制横梁2的表面平齐。
所述钢制型材立柱1与钢制型材横梁2的外侧设置有硅酸铝纤维层,且所述硅酸铝纤维层通过防火硅胶与钢制立柱1、钢制型材横梁2外壁粘接在一起,通过采用硅酸铝纤维层,从而隔断其传导,从而使得产品结构强度高,传热速度慢,使传导和辐射的热量能够有效地阻断到钢制型材立柱1与钢制型材横梁2等受力结构件上,从而使其抵抗高温的能力增强。
该钢制框架玻璃隔墙装置是基于科学设计理念的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包括革命性的可连续性嵌入式体板结构的型材断面,钢制型材框架的防火性能更加优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志鹏,未经肖志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78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驳接爪
- 下一篇:铅挤压摩擦复合阻尼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