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洪式生态堤防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6859.3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3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中;李振全;齐青青;田富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1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洪 生态 堤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堤防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蓄洪式生态堤防。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市河流堤防建设,人们侧重供水、防洪、航运的多种经济要求,追求的基本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少考虑要发挥河流的自然生态、休息娱乐、景观等生态功能,堤防建设仅是加固堤岸、裁弯取值、修筑丁坝等非生态型工程,但是人类对城市河流流量调节和河道传统护岸形成河流结构上间断和阻隔,改变了河道和河岸之间的水分和物质交换,河岸被硬化后,原始河岸表面被封闭,使河道与河岸隔离,土壤和水体的关系隔裂开来,隔绝了河道中的生物、微生物与大地的接触,河流生态廊道过滤净化作用就会缺失,水质就会下降,使得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遭到破坏,于是蓄洪式生态堤防技术就应运而生,蓄洪式生态堤防不仅具有防洪作用,而且能蓄水、滞洪补枯、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
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蓄洪式的生态堤防,不仅兼顾传统堤防防洪功能,而且具有蓄洪、滞洪补枯功能、使得洪水资源节能化、环保化。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为:
提供了一种蓄洪式生态堤防,在堤身的外部设置有生态型护岸,该生态型护岸主要有呈阶梯状的自上而下的生态护坡一、生态护坡二和生态护坡三组成,在生态护坡一和生态护坡二之间设置有马道。在生态护坡的内设置有搭设桁架结构的储水堤心,在生态护坡二和生态护坡三之间设置有渗透层体一,渗透层体一直接与储水堤心的底部相连通,在储水堤心的邻岸侧上部设置有与土壤层相连通的渗透层体二,在储水堤心的顶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气阀管道,在储水堤心的上部且与生态护坡一段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连通储水堤心和外部生态护坡的分洪进水孔道,在储水堤心的底部末端设置有排沙闸,所述的渗透层体主要由不同粒径砂石虑料构成,砂石滤料的最大粒径为40mm,最小粒径为5mm,其中25~40mm含量的粒径不少于50%,所述的储水堤心的个数为沿土壤层横向设置的N个,N大于等于1,且在两个相邻的储水堤心之间设置有隔挡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极大的提高了堤防的生态功能,而且有益于保护生态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使得堤防不仅兼顾传统堤防防洪功能,而且具有蓄洪、滞洪补枯功能、使得洪水资源节能化、环保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蓄洪堤防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蓄洪堤防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储水堤心;2为渗透层体二;3为气阀管道;4为分洪进水孔道;5为生态护坡一;6为马道;7为生态护坡二;8为渗透层体一;9为生态护坡三;10为桁架结构;11为堤身;12为隔挡墙;13为排沙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蓄洪式生态堤防,在堤身11的外部设置有生态型护岸,该生态型护岸主要有呈阶梯状的自上而下的生态护坡一5、生态护坡二7和生态护坡三9组成,在生态护坡一5和生态护坡二7之间设置有马道6,在堤身的内部设置有搭设桁架结构10的储水堤心1,在生态护坡二7和生态护坡三9之间设置有渗透层体一8,渗透层体一8直接与储水堤心1的底部相连通,在储水堤心1的邻岸侧上部设置有与土壤层相连通的渗透层体二2,在储水堤心1的顶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气阀管道3,在储水堤心的上部且与生态护坡一段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连通储水堤心和外部生态护坡的分洪进水孔道4,在储水堤心1的底部末端设置有排沙闸13,所述的渗透层体主要由不同粒径砂石虑料构成,砂石滤料的最大粒径为40mm,最小粒径为5mm,其中25~40mm含量的粒径不少于50%。所述的储水堤心1的个数为沿土壤层横向设置的N个,N大于等于1,且在两个相邻的储水堤心之间设置有隔挡墙12,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包括生态型护坡和内腔蓄水装置系统两大部分,对于生态型护坡,考虑到堤防临水侧可分为不过水区、临时过水区和长期过水区三区域,参考现有生态护坡技术设计了三种类型的生态护坡Ⅰ、Ⅱ、Ⅲ,分别适用于堤防临水侧的不过水区、临时过水区和长期过水区,根据堤防临水侧不同区域的规范要求、适用条件及具体水情,生态护坡Ⅰ可选用:加劲纤维毯型护坡、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或液压喷播植草护坡;生态护坡Ⅱ可选用:土工网垫植草护坡、植生带护坡或生态型石笼箱体护坡;生态护坡Ⅲ可选用: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或多孔制结构护坡,在具体的设计施工建设中,应依据生态堤防建设的水力稳定性原则等设计原则,根据当地情况及具体河道来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护坡种类,以满足堤防护坡防洪抗冲等传统要求和边坡及整个河道生态平衡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68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