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6822.0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0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余发军;杨伯义;朱丽;张俊号;付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玉盛;李海华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 导流 浇筑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
背景技术
构造柱,是指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通俗讲,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是指当每相邻的两个墙体成型之后,对两个墙体之间预留的位置利用混凝土对构造柱进行浇筑。
一直以来,建筑工程中构造柱混凝土浇筑都是采用模板制作成斜簸箕进行导流浇筑,尤其是对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更是通过斜簸箕浇筑,这种方式是在模板的上方固定连接一块斜簸箕状的导流通道,待混凝土凝固后拆模再把凸出的混凝土块剔除,这种方法所用工具用模板制作,大小不一,受材料限制,拆除时容易损坏,重复利用率小,且浇筑后都需要对凸出的混凝土进行剔凿,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利用该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对构造柱进行浇筑后不会产生凸块状的混凝土,即在完成浇筑后不用进行剔凿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一固定轴、两挡块以及一导流板;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固定连接,并且它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板的下端且靠近里侧的位置,所述两挡块分别设于两侧板相对的一侧;所述导流板位于两侧板之间,导流板的横向尺寸与两侧板的间距对应,在导流板的下端设有一套筒,所述导流板通过该套筒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以使导流板能够绕固定轴转动,两挡块对应位于两侧板的上端且处于导流板处于竖直状态的外侧位置,两挡块抵挡于导流板的外表面以使得导流板的上端呈向外倾斜状。
作为优化,还包括分别与两侧板连接的两支座,两支座分别与两侧板呈垂直状。
作为优化,在两支座上端的外表面还分别设有一定位装置,在两侧板靠近两定位装置的位置分别设有一过槽,当所述导流板呈垂直状态时,两定位装置分别穿过两过槽后抵挡于导流板的外表面。
作为优化,在所述导流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操作手柄。
作为优化,所述两侧板呈扇形。
作为优化,在所述导流板的下端面还设置有一密封块,该密封块用于当导流板的上端呈向外倾斜的打开状时,密封导流板向内倾斜的下端空隙。
作为优化,所述侧板采用废弃的钢板制作而成。
作为优化,两支座均采用废弃的钢板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凸块状混凝土的出现,不需要对凸块状的混凝土进行剔凿工作,保证构造柱一次成型,可以大量节约构造柱浇筑施工成本,减少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通过设置支座的方式,使得两个侧板更容易安装于两个墙面上,在浇筑完毕后,便于拆除,拆除后的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可以重复再次利用,支座和侧板采用废弃的钢板进行制作,减少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打开时的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关闭时的状态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4,所述构造柱,是指在砌体房屋墙体200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本实施例所指的构造柱浇筑,是指当每相邻的两个墙体200成型之后,对两个墙体200之间预留的位置进行构造柱的浇筑。在对构造柱进行浇筑之前,需要安装构造柱模板300和本实施例的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即将模板300固定于两个墙体200上,再将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置于模板300的上端,使构造柱导流浇筑工具呈打开状态以对构造柱进行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6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移动的新型土木工程组合桩
- 下一篇:一种组装式钢桁架外围结构安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