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6669.1 | 申请日: | 2015-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9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特伦斯·F·李托;郑志丕;萧学隆;司明伦;陈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5 | 分类号: | H01R13/405;H01R13/648;H01R13/502;H01R12/5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连接器 | ||
本申请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第201520048370.2号、申请日为2015年1月24日、名称为「插座连接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095702A1号公开了一种双向插接的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具有插接头,该插接头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若干导电端子设置在上、下表面。裸露于上、下表面的导电端子彼此对称地间隔开,连接头的形状大致呈180度对称,使得其可以正反方向插入对应的插座连接器。
但是插座连接器或者电子设备内侧需要设置切换电路,以侦测出插头连接器是正向插入,还是反向插入,从而启动相应的后续程序。在连接器的端子越多时,切换电路越复杂,如此,不符合趋势。同时,插头连接器为外露型插头,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会存在插接破坏的可能性。
我司积极开发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同时该两个连接器可以传输高频信号。在持续的开发过程中,由于该连接器组合具有较多端子、接地片及遮蔽板,零部件较多,同时尺寸较小,组装极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组装方便且具有足够的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上端子、下端子、遮蔽板及接地片;所述对接舌板定义有两个相对的表面,所述上、下端子分别包括排列在对接舌板的两个相对表面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端子模组的接脚,所述遮蔽板设置在对接舌板内;所述接地片裸露在对接舌板的两个相对表面且其两端埋设在端子模组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模组的接地片是由先组装再注塑成型的方法制成,不但能够稳定固持,而且具有光滑的外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的端子模组的主体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端子模组的主体部的立体分解图,其中端子埋设在绝缘体内。
图5为图4进一步组装的立体图,其中遮蔽板组装在下模组上。
图6为图5进一步组装的立体图,其中上模组组装在遮蔽板上。
图7为图6进一步组装的立体图,其中接地片组装在上、下模组。
图8为图7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端子模组的立体部,其中填充部注塑在主体部上。
图10为图1沿虚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沿虚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图12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图12中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5为图13中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图12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8为图17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9为图17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参图1-2,本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200包括端子模组220及包覆在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210,所述端子模组220具有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294。所述遮蔽壳体210包围端子模组而形成囊状对接腔211,所述对接舌板294延伸入对接腔211,用来与对应的插头连接器对接。所述端子模组220包括主体部230及填充部260,主体部230为半成品部件,填充部260通过注塑成型方法注塑在主体部230的外侧,从而形成完整端子模组220。
参图3-9,所述主体部230包括上模组232及下模组242,两者共同将一个遮蔽板256夹持于其间。一对接地片290分别自侧边组装在上、下模组的两侧,每一接地片290在其横向两端分别设有一对固定部292,固定部将接地片固定在上、下模组,上、下模组的横向边缘设有一对凸出部241、251,有助于第二次注塑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66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