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靠稳定的过桥小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86548.7 | 申请日: | 2015-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2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吕幼牧;王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鑫新型墙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 |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莫祚平 |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 稳定 过桥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靠稳定的过桥小车。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由于反应釜的体积较大,需要用到小车将待加工产品运入小车,同时由于反应釜本身的结构所限,将小车运入到反应釜中,会造成小车不稳定的问题,常常会带来小车脱轨和小车上的产品受振动而破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靠稳定的过桥小车,使得运行其上的蒸养车进入反应釜时稳定,杜绝蒸养车脱轨和其上物体受振动而破损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靠稳定的过桥小车,包括釜内轨道,所述釜内轨道通过连接销连接过桥轨道,所述过桥轨道通过连接销连接釜前轨道,所述过桥轨道由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组成,所述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之间的接触面为倾斜状;靠近釜内轨道的活动轨道其两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活动轨道,其另一端连接支撑板,所述连接杆控制活动轨道的位置,所述支撑板下方固接小车轨道和支撑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螺栓数量为四个,分别位于支撑板的四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一端铰接活动轨道,另一端铰接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方便。能够确保运行其上的蒸养车稳定行驶,从而减少因过桥小车和蒸养车产生振动而使得胚体受损的情况,同时杜绝了因过桥小车不稳定而造成蒸养车脱轨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所示:1 釜内轨道,2 连接销,3 连杆,4 釜前轨道,5 支撑螺栓,6 小车轨道,8 支撑板,71 活动轨道,72 固定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靠稳定的过桥小车,包括釜内轨道1,所述釜内轨道1通过连接销2连接过桥轨道,所述过桥轨道通过连接销2连接釜前轨道4,所述过桥轨道由固定轨道71和活动轨道72组成,所述固定轨道71和活动轨道72之间的接触面为倾斜状;靠近釜内轨道1的活动轨道72其两侧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一端连接活动轨道72,其另一端连接支撑板8,所述连接杆3控制活动轨道72的位置,所述支撑板8下方固接小车轨道6和支撑螺栓5。
本实用新型是如下工作的,当蒸养车载着胚体要进入反应釜时,先将本装置通过小车轨道移动至反应釜前,使得过桥轨道的固定轨道71与釜前轨道4对齐,插上连接销2,再调节活动杆3,使得过桥轨道的活动轨道72移动至于釜内轨道1齐平的位置,插上连接销2。然后将支撑螺栓5上紧,确保地面支撑受力,到整个装置不晃动为止。此时蒸养车可平稳通过本装置,顺利进入到反应釜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方便。能够确保运行其上的蒸养车稳定行驶,从而减少因过桥小车和蒸养车产生振动而使得胚体受损的情况,同时杜绝了因过桥小车不稳定而造成蒸养车脱轨的现象。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鑫新型墙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建鑫新型墙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65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活血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