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化残地膜捡拾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6002.1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0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国虎 |
主分类号: | A01B43/00 | 分类号: | A01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4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地膜 捡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新型残膜回收机,主要涉及一种实现土层内自动捡拾残地膜、自动卸膜和收集地膜的工艺技术。
技术背景
现有各种残膜回收机,一部分是搂扒式的,谈不上自动化拾膜、卸膜;还有一些使用了拾膜、卸膜分离式的卸膜机构,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卸膜不完全,实现不了自动化拾膜、卸膜及收集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残地膜捡拾机”,残膜捡拾率高达94%以上,能够自动完成捡拾、分离,解决了人工捡拾地膜的难题,使残膜回收利用成为可能。针对现有技术问题,经多次试验后实现了自己的创新技术---自动化捡拾残地膜、卸膜及收集地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自动化残地膜捡拾机,包括传动轴、变速箱、拾膜辊、料斗、行走支撑轮、液压缸、松土刀和脱膜辊。所述脱膜辊在拾膜辊侧上方安装;所述松土刀在拾膜辊后下方安装,其刀具数量与拾膜辊上拾膜杆数量相同;所述行走支撑轮通过螺杆控制与地面距离;所述拾膜辊包括外轨道板、内轨道板、中心轴、拾膜杆支撑轴、拾膜杆、拾膜杆固定架和保护壳;拾膜杆在拾膜杆支撑轴的带动下,通过外轨道和内轨道的共同控制,当拾膜杆支撑轴运动至B点时,拾膜杆从外保护壳上的孔中伸出,当拾膜杆支撑轴运动至A点时,拾膜杆从外保护壳上的孔中缩回,形成周而复始的往复运动;所述外轨道板上的轨道是一个肾形偏心结构;所述内轨道板成圆状,圆盘上有2至5个成条状均匀分布的开口。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残地膜捡拾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拾膜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自动化残地膜捡拾机,包括传动轴1、变速箱2、脱膜辊3、拾膜辊4、拾膜杆5、松土刀6、行走支撑轮7、液压缸8和料斗9。
自动化残地膜捡拾机通过传动轴1与拖拉机后输出轴连接,通过变速箱2降低拾膜辊4转速,拾膜辊4捡拾的地膜在脱膜辊3辅助作用下,地膜不会随拾膜辊4缠绕,地膜实现完全脱离进入料斗9中;当料斗9装满后通过液压缸8控制将地膜倒出。
如图2所示,拾膜辊包括中心轴10、外轨道板11、外轨道12、外保护壳13、拾膜杆固定架14、拾膜杆15、拾膜杆支撑轴16、内轨道17和链轮18。
拾膜杆支撑轴16上的拾膜杆15通过拾膜杆固定架14上的孔进行往复运动;拾膜杆支撑轴16在内轨道17和外轨道12的共同控制下实现了拾膜杆15在接近地面时从外保护壳上的孔中钻出挑起地膜,拾膜杆15在旋转至顶部时从外保护壳13上的孔中缩回,地膜脱离,实现了地膜自动化捡拾、卸去、收集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残地膜捡拾机”,主要用于配套拖拉机实现残地膜的顺畅捡拾、卸去、收集这一自动化目的,用于解决农田地膜捡拾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有效将10厘米土层内的残地膜,不分厚薄,是否被土压,只要残膜片状直径大于5厘米,均可被捡拾,并顺利卸去。而且这种捡拾方法捡拾的地膜无土、杂物少、可回收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国虎,未经高国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6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育苗覆土装置
- 下一篇:列间空调及其组成的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