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压式吸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5878.4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2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凌一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一洲 |
主分类号: | A01M1/06 | 分类号: | A01M1/06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陈强 |
地址: | 214434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压 吸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压式吸虫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吸虫器是利用试管制作的,其在试管的胶塞上插置两根习惯,一根用于吸虫,另一根用嘴吸气,从而简洁/方便的实现对虫子的吸附;但是,这种结构一来用嘴吸附不够卫生、多人使用时有交叉感染的危险,同时,由于需要用嘴吸气,因此当虫子处于隐蔽角落时,无法进行吸附,从而影响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卫生的按压式吸虫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按压式吸虫器,所述吸虫器包含有容器瓶,所述容器瓶内设置的隔板一和隔板二将容器瓶由顶部开口端由上往下分隔为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三个腔体,所述隔板一上设置有气孔,所述隔板二上设置有单向阀一,所述中腔体的腔壁上设置有单向阀二,所述上腔体内竖向插置有柱状按钮,所述上腔体的顶部开口端上设置有卡圈,该卡圈紧密贴合在柱状按钮和容器瓶的上腔体的内腔壁之间,所述柱状按钮位于上腔体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环,该密封环紧密贴合在柱状按钮和容器瓶的上腔体的内腔壁之间,上述柱状按钮的底部和隔板一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下腔体的腔壁上穿接有一导虫管,位于容器瓶外的吸虫软管与导虫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一种按压式吸虫器,所述下腔体的腔壁上设置有导出管,该导出管的管口旋置有一密封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且更为卫生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按压式吸虫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容器瓶1、柱状按钮2、弹簧3、导虫管4、吸虫软管5;
隔板一1.1、隔板二1.2、卡圈1.3、气孔1.4、单向阀一1.5、单向阀二1.6、导出管1.7、密封盖1.8;
密封环2.1。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按压式吸虫器,所述吸虫器包含有容器瓶1,所述容器瓶1内设置的隔板一1.1和隔板二1.2将容器瓶1由顶部开口端由上往下分隔为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三个腔体,所述隔板一1.1上设置有气孔1.4,所述隔板二1.2上设置有单向阀一1.5,所述中腔体的腔壁上设置有单向阀二1.6,所述上腔体内竖向插置有柱状按钮2,所述上腔体的顶部开口端上设置有卡圈1.3,该卡圈1.3紧密贴合在柱状按钮2和容器瓶1的上腔体的内腔壁之间,所述柱状按钮2位于上腔体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环2.1,该密封环2.1紧密贴合在柱状按钮2和容器瓶1的上腔体的内腔壁之间,上述柱状按钮2的底部和隔板一1.1之间连接有弹簧3,所述下腔体的腔壁上穿接有一导虫管4,位于容器瓶1外的吸虫软管5与导虫管4相连通,所述下腔体的腔壁上设置有导出管1.7,该导出管1.7的管口旋置有一密封盖1.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步骤1、克服弹簧3的阻力按下柱状按钮2,此时上腔体和中腔体内形成正压,从而导致单向阀一1.5关闭、单向阀二1.6打开,上腔体和中腔体内的空气经由单向阀二1.6向外溢出;
步骤2、将吸虫软管5对准虫子;
步骤3、松开柱状按钮2,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柱状按钮2向上运动,此时上腔体和中腔体内形成负压,从而导致单向阀一1.5打开、单向阀二1.6关闭,此时下腔体与上腔体和中腔体连通形成负压,从而将虫子经吸虫软管5和导虫管4吸附到容器瓶1;
步骤4、需要倒出虫子时,仅需旋开密封盖1.8,即可从导出管1.7内倒出冲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的一个优化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构思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一洲,未经凌一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58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太阳能杀虫器
- 下一篇:穿梭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