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公交车的新型侧窗自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5261.2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6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魏利胜;吉涛;张平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J1/20 | 分类号: | B60J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4***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公交车 新型 自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公交车的新型侧窗自爆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人拥有私家汽车,但是也产生了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近年来,尤其是城市公交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极为严重,而且人数伤亡也比较惨重,这不得不给我们全国人民一个重要的警钟。近年来,城市公交车上频频发生公交车失火现象,由于大多数空调公交车的侧窗玻璃都是固定的钢化玻璃,而且是全封闭的,这使得乘客很难从窗户逃脱,这就导致了许多乘客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段内逃出失火的汽车,因此就会出现严重的伤亡现象。
基于上述的火灾伤亡现象,有人提出运用传统的公交车侧窗破窗办法,也就是在公交车侧窗旁放置一个“救生锤”,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直接锤车窗就可以了。这种办法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救援效果,但是也有其缺陷:(1)安全锤很可能在第一救援时间找不到;(2)打碎侧窗的速度慢,而且容易导致乘客受伤;(3)当侧窗被打碎后,必然会有残留的玻璃碎渣在车窗檐上,这些残存的碎渣很可能会导致乘客在逃生时擦破皮肤。很显然传统的破窗方式并不是完美的,有许多不足需要改善。
基于上述传统的破窗方式的局限性,近几年,许多发明人发明了多种车窗自爆器,就是在侧窗及窗檐边安装侧窗自爆器,可以在1s内完成破窗,瞬间产生的自爆也不会给窗旁的乘客带来危险,这项发明给乘客的逃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目前交通部正推广此种设备。尽管这项发明给我们的在自救中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此设计也会有其不完善的地方:(1)考虑到钢化玻璃的抗强度,很可能在启动装置后玻璃并不会脱落,需要人为的外力才可以打破玻璃;(2)侧窗自爆后仍会残留许多在窗檐的玻璃碎片不能及时清理。不管怎样,这种自爆器优处还是大于其不足之处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公交车的新型侧窗自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公交车的新型侧窗自爆器,包括:爆破器、磁性杆槽、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镶嵌在磁性杆槽内,磁性杆槽通过爆破器连接成矩形结构,爆破器与钢化玻璃的边缘处接触。
所述爆破器包括金属撞针、炮管,所述金属撞针安装在炮管内,炮管外侧缠绕有线圈,线圈两端连接于高压电源,炮管垂直于钢化玻璃设置。
所述金属撞针前端的炮管内放置有钢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爆破玻璃并且清除残余玻璃碎片,达到了在30秒内的逃离公交车,同时保证在乘客逃离车窗的一瞬间不受碎玻璃的影响而划伤皮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破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公交车的新型侧窗自爆器,包括:爆破器1、磁性杆槽2、钢化玻璃3,所述钢化玻璃3镶嵌在磁性杆槽2内,磁性杆槽2通过爆破器1连接成矩形结构,爆破器1与钢化玻璃3的边缘处接触。
如图2所示,所述爆破器1包括金属撞针12、炮管13,所述金属撞针12安装在炮管13内,炮管13外侧缠绕有线圈14,线圈14两端连接于高压电源11,炮管13垂直于钢化玻璃3设置。
所述金属撞针12前端的炮管13内放置有钢珠15。
当公交汽车发生火灾时,驾驶员启动侧窗爆破器使得侧窗爆破:
爆破器的安装位置:查阅相关资料可知钢化玻璃是不可以切割的,一旦某处出现损坏,则整块就会破裂,尽管钢化玻璃抗压性能强,但是其四个边角抗压性较为弱,因此将四个爆破器安置在侧窗边角旁,且一个面接触玻璃,设计四个爆破器目的在于最大化让玻璃脱落。
爆破器的设计原理:由于钢化玻璃需要很强的撞击力才可以将其破碎,因此本设计采用一种较为通用的电磁炮原理的金属撞针,在外施电压的情况下,金属指针沿着其轨迹通过撞击钢珠产生巨大压力,并作用在钢化玻璃上,目的在于使玻璃在很短的时间内瞬间脱落,在高电压下,通过切割磁场来产生动力完成撞击,此高电压只是瞬间状态,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5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天窗遮阳板安装结构
- 下一篇:活动连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