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渗透制水马达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83638.0 | 申请日: | 2015-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1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昆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昆学 |
| 主分类号: | H02K5/10 | 分类号: | H02K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生平;钟锦舜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马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渗透制水马达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逆渗透制水结构之所属技术领域者。
背景技术
按目前习知之逆渗透马达如图5及6所示,其系由一盖体30、一阀片组40及一驱动座组50所构成,该盖体30具有一内槽道31、一进水口32及一出水口33,而阀片组40具有一隔片41、复数入水瓣膜42及一封盖件43,该隔片41设于该盖体30中,供内槽道31与外槽道分隔(图中未示),并在隔片41相反于该内槽道31与外槽道的一侧面具有一引水槽室410,而隔片41上具有复数入水孔及复数排水孔,且入水瓣膜42系设于隔片41与封盖件间,并穿制结合于封盖件43上,而隔片41边缘环设有一卡制凸缘部411,且封盖件43边缘环设有一对合凹槽部430,该隔片41所设卡制凸缘部411对合卡制于封盖件43所设对合凹槽部430,另驱动座组50设有一座盖体51及一驱动座体52,该驱动座体52系套设于座盖体51上,但其具有下列问题存在:
1.密封稳定性差:其阀片组之隔片所设卡制凸缘部,系对合卡制于封盖件所设对合凹槽部,于长时间使用下该对合处易因密合度不佳而产生渗漏,故其密封稳定性差。
2.组装便利性差:其盖体、阀片组及驱动座组之组合,系以驱动座组之驱动座体与阀片组之封盖件所穿设入水瓣膜结合,再将隔片与封盖件套合,最后将盖体与驱动座组之座盖体结合,其整体装配之顺序复杂繁琐,故其组装便利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习知逆渗透马达密封稳定性及组装便利性差之问题,乃完成本实用新型之逆渗透制水马达结构。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渗透制水马达结构,其系由一阀座组及一驱动体所构成,该阀座组设有一弹性控水阀体、一盖板体及一外盖体,而弹性控水阀体设有数汲水部,而弹性控水阀体之前侧周缘设有一套合缘部,该套合缘部套合设有一止水环,且弹性控水阀体之后侧周缘设有一贴合面部,而贴合面部内侧设有一定位对合凹槽部,且盖板体设有数穿孔,而盖板体前侧周缘设有一抵持面,该抵持面内侧设有一内定位卡制凸缘,而外盖体内设有一内容置空间,该内容置空间边缘环设有一抵持缘部,且外盖体周围贯穿设有数定位穿制孔,该数定位穿制孔分别穿制设有一穿制锁合件,而弹性控水阀体后侧与盖板体前侧相互盖合,且弹性控水阀体所设贴合面部相对贴合于盖板体所设抵持面,而弹性控水阀体所设定位对合凹槽部与盖板体所设内定位卡制凸缘定位卡制对合,且弹性控水阀体容设于外盖体所设内容置空间,而弹性控水阀体前侧周缘所设套合缘部之止水环,弹性抵持于外盖体之内容置空间所设抵持缘部,另驱动体设有一前盖件及数驱动件,该前盖件正面设有数定位穿孔,而前盖件正面之周缘设有数穿制锁合孔,而数驱动件系定位设于前盖件正面所设数定位穿孔,其阀座组设于驱动体前侧,而阀座组之外盖体所设数定位穿制孔相对于驱动体之前盖件所设数穿制锁合孔,并以定位穿制孔所设穿制锁合件定位穿制锁合,且阀座组之盖板体所设数穿孔,相对于驱动体之前盖件所设定位穿孔之数驱动件,藉由弹性控水阀体所设贴合面部相对贴合于盖板体所设抵持面,而弹性控水阀体所设定位对合凹槽部与盖板体所设内定位卡制凸缘定位卡制对合,使弹性控水阀体与盖板体间之密合度提升,且弹性控水阀体前侧周缘所设套合缘部之止水环,弹性抵持于外盖体之内容置空间所设抵持缘部,有效防止阀座组产生渗漏,且整体组成结构简易,以达密封稳定性及组装便利性佳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侧视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之局部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之习知逆渗透马达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之习知逆渗透马达侧视剖面状态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阀座组
11弹性控水阀体
110汲水部
111套合缘部
111A止水环
112贴合面部
113定位对合凹槽部
12盖板体
120穿孔
121抵持面
122内定位卡制凸缘
13外盖体
130内容置空间
131抵持缘部
132定位穿制孔
132A穿制锁合件
20驱动体
21前盖件
210定位穿孔
211穿制锁合孔
22驱动件
30盖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昆学,未经李昆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3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