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供水管网水质模拟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2318.3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4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金铎;吴晨光;赖乃聪;钟福宏;游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唐超文;贺红星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水 管网 水质 模拟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水质模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供水通常通过供水管网从供水点输送至末端,虽然自来水公司出厂水一般都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但在供水管网的输送过程中,尤其是输送至偏远地区的过程中,需经过长距离以及长时间的输送,供水管网内的水质可能由于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以及管道本身的作用而受到二次污染,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巨大隐患。
其中原因一部分是由于水经过水处理构筑物进入管网时,水中的有机物及其它一些物质并没有被完全去除,在管网中仍进行着一些反应,如余氯与有机物的反应导致余氯的衰减,从而使水质面临细菌等微生物的威胁;另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输配水管网的内壁附着有微生物,水经过微生物时会发生各种复杂的反应,另外,水还有可能与管道管材本身反应,引起管道的腐蚀等问题。因此,对供水管网内水质的进一步研究需要加强,以保障管网内水质不受二次污染。
但是,供水管网深埋于地下,连接复杂,而且在实际管网中进行试验性质的研究,会对用户的用水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供水管网水质模拟试验装置,用以模拟实际管网中的水质变化,通过建立管网模拟系统来研究供水系统中的水质变化规律,最大限度的模拟管网运行的实际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供水管网水质变化的供水管网中水质模拟试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供水管网水质模拟试验装置,包括环路管道、设置于环路管道上的供水子系统以及、循环网组件、传感器组件和生物膜培养组件;所述循环网组件、传感器组件和生物膜培养组件设置于供水子系统外;
所述供水子系统包括进水组件、排水口、药剂注入口,该供水子系统还包括连通环路管道与排水口的第一支路、连通进水组件与环路管道的第二支路以及连通药剂注入口与环路管道的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进水组件至少包括一个进水口,第二支路连接进水口,在进水口与环路管道的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阀门;在第二支路与第一支路间设有第三阀门;
所述循环网组件包括高位补水箱、设置在环路管道上的管道泵和设置在管道泵下游的环路管道上的流量计,所述循环网组件还包括连通环路管道与高位补水箱的第四支路;所述管道泵位于供水子系统的下游;所述第四支路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高位补水箱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进水口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环路管道上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生物膜培养组件包括设置在环路管道上法兰盘、培养管以及设置在培养管内的支架和生物膜挂片;所述生物膜培养组件通过法兰盘与环路管道连接;所述生物膜挂片连接于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支路设置在流量计的下游,或设置在供水子系统的上游。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膜挂片卡接于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膜挂片与支架螺纹连接或通过螺钉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两个进水口,所述第二阀门为三通阀。
作为优选,所述供水管网水质模拟试验装置至少设有一个检修阀。
作为优选,所述供水管网水质模拟试验装置至少设有一个取样口,且环路管道上设有连接所述取样口的取样支路。
作为优选,所述取样支路至少有一个设置在生物膜培养组件的下游。
作为优选,所述环路管道上还设有水压表,该水压表位于流量计的下游。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水管网水质模拟试验装置,在强制循环和生物膜培养的作用下,加快了模拟体系的水质变化速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研究出供水管网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可研究消毒剂的种类、用量与水质的变化的规律,以及对消毒产物的分析,以筛选合适的消毒剂和确定适量的剂量;可研究水质余氯的衰减规律;可进行不同管道材质模拟铺设年限的生物学研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生物膜培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生物膜挂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23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