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脱硝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7813.5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5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林仟国;程立春;杨玉慧;张兰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B3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2400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脱硝 装置 隧道 余热 锅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锅炉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脱硝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设备。
背景技术
氮肥厂造气炉在吹风阶段排出的气体即为“吹风气”,含体积分数为10%~20%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可燃气体,主要是由吹风阶段碳与氧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吹风气引入燃烧炉燃烧形成高温烟气,后通过余热锅炉回收,此种热回收形式称为吹风气余热锅炉。
氮肥厂造气生产过程产生的吹风气、造气炉渣及造气除尘器细灰等,掺配入部分煤矸石、烟煤及无烟煤粉沫,置入燃烧炉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后通过余热锅炉回收,此种热回收形式称为三废混燃余热锅炉。
目前,氮肥行业吹风气及三废混燃余热回收所用余热锅炉设备通常由蒸汽过热器、余热锅炉、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等部件组成,余热锅炉通常为双锅筒纵置式或横置立式三回程式。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 余热锅炉运行压力有限制,余热锅炉额定工作压力限制为中压(<5.3MPa)及以下;
2. 蒸汽过热器直接受高温烟气辐射、冲刷,蒸汽过热器易超温而造成传热面管烧坏,更换频繁,影响余热锅炉的持续运行;
3. 各传热段烟气流速不均匀,高温煅烟气流速高,传热面易磨损,低温段烟气流速低,传热面易积灰;
4.烟气热回收未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直接排入大气,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脱硝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设备,该带脱硝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设备解决了设备运行压力限制,蒸汽过热器易损坏,设备传热面易磨损易积灰及烟气脱销环保治理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脱硝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设备,包括水冷屏、烟道,按照烟气流向在水冷屏后端依次设置蒸汽过热器、蒸发管组、脱硝装置、第二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第一空气预热器,所述水冷屏、蒸汽过热器及蒸发管组布置于烟道内,所述烟道上方设置有汽包,所述汽包通过水管分别与水冷屏、蒸汽过热器、蒸发管组、省煤器连接,所述水冷屏、蒸发管组、汽包通过水管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水冷屏及蒸发管组均包括若干个传热管束,传热管束上端和下端分别配装上集箱、下集箱形成灯笼状管组,所述灯笼状管组垂直悬吊于烟道中。
所述烟道为水平隧道式。
所述水冷屏、蒸汽过热器、蒸发管组、第二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第一空气预热器均设置不同的烟气流通截面积。
所述脱硝装置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销系统。
所述脱硝装置进烟口位置处的烟气温度为320℃~ 350℃。
采用这种带脱硝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设备具有以下的优点:
1.水冷屏及蒸发管组均采用灯笼状管组结构;采用所述灯笼状管组结构余热锅炉额定压力可运行在次高压(≥5.3MPa)以上;突破了现有双锅筒纵置式或横置立式三回程式余热锅炉对运行压力的限制。
2. 蒸汽过热器前端设置有水冷屏部件,有效阻隔辐射热,在降低蒸汽过热器传热面入口的烟气温度的同时重新分布烟气动力场,避免高温烟气对蒸汽过热器管的直接冲刷,保护蒸汽过热器。
3.所述水冷屏、蒸汽过热器、蒸发管组、第二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第一空气预热器均设置不同的烟气流通截面积进而获得烟气最佳传热流速,在提高余热锅炉的传热效率的同时,还实现了各阶段耐磨损不积灰,大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设备运维成本。
4. 烟气热回收过程中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烟气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行排入大气,避免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促进了氮肥行业的清洁生产,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助力循环经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灯笼状管组结构图。
图中:1.水冷屏,2.蒸汽过热器,3.蒸发管组,4.汽包,5.脱硝装置,6.第二空气预热器,7.省煤器,8.第一空气预热器,9.水管,10.烟道,11.灯笼状管组,12.传热管束,13.1.上集箱,13.2.下集箱,14.烟气进口,15.烟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78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单锅筒卧式燃煤蒸汽锅炉
- 下一篇:高温矿渣径向热管型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