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渍清洗机的负压除污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6906.6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5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克用;勾治践;王婧;马宝丽;袁鸿斌;陈嘉林;姜杰凤;吴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L13/10 | 分类号: | A47L1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渍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油渍清洗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渍是一种较难清洗的污渍,粘附在桌面后会因清洁不彻底而残留,特别是在餐饮行业中,由于客流量大,工作人员对餐桌的清洁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完成,会导致新一桌客人的衣服造成污染。用清洗剂进行清洗可以对油渍进行有效地清楚,但是由于没有便捷的设备,工作人员使用抹布沾取清洗剂清洗耗时耗力,极大地制约了工作效率,所以能够自动清洗油渍的设备变得极为需要。
在桌面油渍清洗机中,用来实现清洁机构处的清洁液供入与污渍回流的负压除污阀是关键部件之一,其直接决定了桌面上已清洁区域二次污染的杜绝可靠性,如果没有稳定可靠的负压排污阀,桌面会因为清洗机构无法及时排出污渍而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有必要对负压排污阀的结构进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油渍清洗机的负压除污阀,能够使清洗机构处的污渍及时回流,避免对桌面造成二次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油渍清洗机的负压除污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的两侧壁外表面设置有导管孔,阀壳内部开设有放置清洗机构的辊子槽,所述辊子槽表面对称设置有水平排列的导液孔,所述导液孔与所述导管孔之间通过设置在阀壳侧壁内的毛细管路相连通,所述阀壳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清洗机构的顶轴。
作为优选,所述辊子槽的长度比清洗机构的辊子长度大3mm。
作为优选,所述阀壳内部每侧的导液孔为7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阀壳内部设置排列的导液孔,并与设置在阀壳外侧的导管孔通过毛细管路并联连接,使得从导管孔流入的清洁液能够迅速均匀的在清洗机构的辊子上均匀开,并通过阀壳另一侧的导液孔、毛细管路和导管孔结构迅速将吸取的污渍转移到清洗机的换液槽中,从而能够及时除去清洗机构的污渍,避免对清洗过的桌面造成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渍清洗机的负压除污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渍清洗机的负压除污阀的主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油渍清洗机的负压除污阀的左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油渍清洗机的负压除污阀在清洗机中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中:1-阀壳、2-导管孔、3-辊子槽、4-导液孔、5-顶轴、6-毛细管路、7-辊子、8-导液管、9-换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阀壳1,所述阀壳1的两侧壁外表面设置有导管孔2,阀壳1内部开设有放置清洗机构的辊子槽3,所述辊子槽3表面对称设置有水平排列的导液孔4,所述导液孔4与所述导管孔2之间通过设置在阀壳1侧壁内的毛细管路6相连通,所述阀壳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清洗机构的顶轴5。
所述辊子槽3的长度比清洗机构的辊子7长度大3mm。
所述阀壳1内部每侧的导液孔4为7个。
负压除污阀在清洗机上的装配连接关系是:清洗机中清洗机构上的辊子7安装在阀壳1上的辊子槽3内,阀壳1两侧的导管孔2各连接一根导液管8,导液管8与换液槽9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油渍清洗机的负压除污阀在工作过程中,换液槽9内的清洁液经导液管8流入到阀壳1内部的毛细管路6后被分流到各个导液孔4处,清洁液从导液孔4处流出被辊子7吸收,辊子7旋转带走桌面的污渍后,另一侧的导液孔4在换液槽9提供的负压动力下将污渍液体吸走回流到换液槽9内,确保辊子7能够及时的保持自身的洁净,杜绝了桌面的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阀壳内部设置排列的导液孔,并与设置在阀壳外侧的导管孔通过毛细管路并联连接,使得从导管孔流入的清洁液能够迅速均匀的在清洗机构的辊子上均匀开,并通过阀壳另一侧的导液孔、毛细管路和导管孔结构迅速将吸取的污渍转移到清洗机的换液槽中,从而能够及时除去清洗机构的污渍,避免对清洗过的桌面造成二次污染。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未经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6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