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安全带装置的两轮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4402.0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6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毓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毓聪 |
主分类号: | B62J27/00 | 分类号: | B62J2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刘毅峰 |
地址: | 353214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安全带 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车辆,特别是一种具有安全带装置的两轮车辆,适用于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这类两轮车辆越来越多的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现有的两轮车辆因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装置,故在发生车辆碰撞或急刹车时,车上人员经常因惯性作用从车辆上抛出,从而易造成人员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安全带装置的两轮车辆,它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快捷,能够有效提高两轮车辆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车架主体、车座、车后座,其特征在于:在车座上设有安全带装置,该安全带装置由安全连接带和安全座带构成,所述的安全连接带一端固定连接在车座底后部一侧,另一端分别设有1个固定扣点、4-5个调节扣孔和1个连接卡扣,所述的连接卡扣位于固定扣点和调节扣孔之间,每个调节扣孔之间间距为3-5cm,所述的安全座带一端固定连接在车座底后部另一侧,另一端设有连接卡座,在所述的安全连接带和安全座带上各加设有一段长为7-8cm的弹性带或松紧带,该段弹性带或松紧带的松紧度值为25-35cm(可以起到缓冲效果,目的是为了让骑车或坐车人员能够方便系上安全带并有效安全使用该安全带装置,从而确保安全行车),所述的安全带装置扣紧连接在人体腰部后与车座平面成45゜倾角。
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进一步表现为,所述的安全连接带还可以是具有25cm松紧度值的整条弹性带或松紧带制成,所述的安全座带也可以是具有25cm松紧度值的整条弹性带或松紧带制成,从而进一步加强缓冲的效果,让骑车或坐车人员不仅能够方便地系上安全带,而且能够有效安全使用该安全带装置,从而确保安全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可以是安装在车座底后部的内侧,或也可以是安装在车座底后部的外侧。
所述的安全带装置通过螺丝旋扣在车座上。或在所述的车座底后部设有用于连接安全带装置的横杆,该安全带装置通过缠绕绑结固定在车座横杆上。
在所述的车后座上设有相同的安全带装置。
使用时,先根据骑车或坐车人员的腰宽调节安全连接带,将安全连接带上的调节扣孔固定在固定扣点上,然后将安全连接带上的连接卡扣扣紧连接在安全座带上的连接卡座上,此时,安全带装置扣紧连接在人体腰部后与车座平面成45゜倾角。由于安全带装置扣紧在人体腰部位置,而且成45゜,所以具有最佳的安全防护作用。当发生碰撞事故时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由于安全带装置的缓冲、防护作用,能够将骑车或坐车人员稳定在车座上,防止从车辆上抛出,故而增强了车辆的安全性,减轻了事故对骑车或坐车人员的伤害。由于加设有一段长为7-8cm的弹性带或松紧带,故进一步增强了缓冲效果,也让骑车或坐车人员能够方便系上安全带并有效安全使用该安全带装置,从而确保安全行车。由于前后座均可设有安全带装置,故可安全防护各种不同年龄的骑车或坐车人员。
当安全带装置不使用时,可以扣紧置于车座上,这样,即区别了车辆前后座又具有美观车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快捷,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两轮车辆的安全性能,当车辆发生意外事故时可预防或减轻对车上人员的伤害,同时适用于各种不同年龄的人,从而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带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带装置中安全连接带和/或安全座带上加设有一段长为7-8cm的弹性带或松紧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带装置螺丝旋扣在车座的平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带装置缠绕绑结在车座横杆上的平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在前后座设有安全带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为车架主体,2为车座,3为安全带装置,4为安全连接带,5为安全座带,6为有连接卡扣,7为连接卡座,8为安全连接带上的固定扣点,9为安全连接带上的调节扣孔,10为车座底后部的横杆,11为车后座,12为安全带装置上加设的弹性带或松紧带。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毓聪,未经张毓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44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