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定模侧斜顶内抽芯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4345.6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1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官明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定模侧斜顶内抽芯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注塑模具定模侧斜顶内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若塑料件在定模侧和动模侧都制有倒钩的结构,已有技术通常是在动模侧的上、下顶针板上设置滑座,滑座上设置滑块,滑块连接斜顶针,在模具开模时通过上、下顶针板带动斜顶针将塑料件顶出的同时,斜顶针向一侧滑动抽出倒钩,而定模侧倒钩由于受到模具结构限制,通常只能将倒钩的弯曲幅度和深度做小,再通过强脱直接脱出定模侧的倒钩,因此定模侧倒钩容易出现拉断等情况,导致产品报废,另外由于产品的需要,不能将定模侧倒钩的弯曲幅度和深度做小,已有技术则无法脱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有利于脱出塑料件动模侧和定模侧的倒钩,结构简单,脱模顺利,保证产品质量的注塑模具定模侧斜顶内抽芯机构。
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定模侧斜顶内抽芯机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复板和下复板,在上复板中设置定位圈,上复板下设置定模,定模中设置浇口衬套,在下复板中开有穿孔,下复板上设置模脚,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注射机顶杆穿过穿孔与下顶针板相接触,上、下顶针板上设置直顶针和动模侧滑座,动模侧滑座上设置动模侧滑块,动模侧滑块连接动模侧斜顶针,动模侧斜顶针上制有凸筋,在模脚上设置动模,动模与定模之间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塑料件上制有上倒钩和下立板,下立板上开有卡孔,卡孔与动模侧斜顶针的凸筋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中制有推板槽和斜导孔,在推板槽中设置推板和推板固定板,推板与上复板之间设置弹簧,推板和推板固定板上设置支撑杆和定模侧滑座,支撑杆下端穿过定模与动模上端相接触,定模侧滑座上设置定模侧滑块,定模侧滑块连接定模侧斜顶针,定模侧斜顶针穿过斜导孔与塑料件的上倒钩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定模侧斜顶内抽芯机构,当塑料件注塑成型后,下复板带动模脚、动模、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动模侧斜顶针、直顶针和塑料件向后移动,使模具开模,在定模和动模打开的同时,弹簧在回复力作用下向下推动推板和推板固定板,推板和推板固定板向下带动定模侧滑座和支撑杆,定模侧滑座向下带动定模侧滑块和定模侧斜顶针,使定模侧斜顶针和支撑杆随着动模一起向下移动,由于定模的斜导孔保持不动,因此定模侧斜顶针在向下移动的同时,沿着斜导孔向内侧滑动,使定模侧斜顶针先脱出塑料件的上倒钩,当定模侧滑块与推板槽底面相接触时,推板、推板固定板、定模侧滑块、定模侧斜顶针和支撑杆停止向下移动,此时模具继续开模,由注塑机顶杆顶住上、下顶针板停止移动,上、下顶针板顶住直顶针和动模侧滑座停止移动,直顶针和动模侧滑座上的动模侧斜顶针顶住塑料件停止移动,从而使塑料件脱出动模,在动模侧斜顶针顶住塑料件脱出动模的同时,动模向后移动,动模与动模侧斜顶针配合,使动模侧斜顶针和动模侧滑块向内侧滑动脱出塑料件的卡孔,此时塑料件便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落入收集箱中,完成脱模。本方案注塑模具定模侧斜顶内抽芯机构,通过在定模中设置推板和推板固定板,推板与上复板之间设置弹簧,推板固定板中设置支撑杆,由支撑杆顶在动模的一侧上,支撑杆对推板、推板固定板和定模侧斜顶针起到一个限位作用,这样即能保证模具开模时,定模侧斜顶针能随着动模一起向下移动,又能使定模侧斜顶针仅仅是贴在塑料件上,而不会挤压塑料件,保证塑料件的质量,另外在模具合模时,支撑杆还能对推板和推板固定板起到复位作用,结构简单,脱模顺利。
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定模侧斜顶内抽芯机构,所述的上复板与定模之间设置上导柱,推板和推板固定板中开有上导孔,上导孔与上导柱相配合。有了上导柱,使推板和推板固定板在上下移动时导向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注塑模具定模侧斜顶内抽芯机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定模侧斜顶针脱出上倒钩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注塑模具定模侧斜顶内抽芯机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定模侧斜顶内抽芯机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上复板1和下复板2,在上复板中设置定位圈3,上复板下设置定模4,定模中设置浇口衬套5,在下复板2中开有穿孔6,下复板上设置模脚7,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8和下顶针板9,注射机顶杆10穿过穿孔6与下顶针板9相接触,上、下顶针板上设置直顶针11和动模侧滑座12,动模侧滑座上设置动模侧滑块13,动模侧滑块连接动模侧斜顶针14,动模侧斜顶针上制有凸筋15,在模脚上设置动模16,动模与定模4之间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17,塑料件上制有上倒钩18和下立板19,下立板上开有卡孔20,卡孔与动模侧斜顶针14的凸筋15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4中制有推板槽21和斜导孔22,在推板槽中设置推板23和推板固定板24,推板与上复板1之间设置弹簧25,推板和推板固定板上设置支撑杆26和定模侧滑座27,支撑杆下端穿过定模4与动模16上端相接触,定模侧滑座上设置定模侧滑块28,定模侧滑块连接定模侧斜顶针29,定模侧斜顶针穿过斜导孔22与塑料件17的上倒钩18相配合。当塑料件17注塑成型后,下复板2带动模脚7、动模16、上顶针板8、下顶针板9、动模侧斜顶针14、直顶针11和塑料件17向后移动,使模具开模,在定模4和动模16打开的同时,弹簧25在回复力作用下向下推动推板23和推板固定板24,推板和推板固定板向下带动定模侧滑座27和支撑杆26,定模侧滑座向下带动定模侧滑块28和定模侧斜顶针29,使定模侧斜顶针和支撑杆26随着动模16一起向下移动,由于定模4的斜导孔22保持不动,因此定模侧斜顶针29在向下移动的同时,沿着斜导孔22向内侧滑动,使定模侧斜顶针先脱出塑料件17的上倒钩18,当定模侧滑块27与推板槽21底面相接触时,推板23、推板固定板24、定模侧滑块27、定模侧斜顶针29和支撑杆26停止向下移动,此时模具继续开模,由注塑机顶杆10顶住上、下顶针板8、9停止移动,上、下顶针板顶住直顶针11和动模侧滑座12停止移动,直顶针和动模侧滑座上的动模侧斜顶针14顶住塑料件17停止移动,从而使塑料件脱出动模16,在动模侧斜顶针顶住塑料件脱出动模的同时,动模向后移动,动模16与动模侧斜顶针14配合,使动模侧斜顶针和动模侧滑块13向内侧滑动脱出塑料件17的卡孔20,此时塑料件便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落入收集箱中,完成脱模。本方案注塑模具定模侧斜顶内抽芯机构,通过在定模4中设置推板23和推板固定板24,推板与上复板1之间设置弹簧25,推板固定板中设置支撑杆26,由支撑杆顶在动模16的一侧上,支撑杆对推板23、推板固定板24和定模侧斜顶针29起到一个限位作用,这样即能保证模具开模时,定模侧斜顶针29能随着动模16一起向下移动,又能使定模侧斜顶针仅仅是贴在塑料件17上,而不会挤压塑料件,保证塑料件的质量,另外在模具合模时,支撑杆26还能对推板23和推板固定板24起到复位作用,结构简单,脱模顺利。所述的上复板1与定模4之间设置上导柱39,推板23和推板固定板24中开有上导孔31,上导孔与上导柱30相配合。有了上导柱30,使推板23和推板固定板24在上下移动时导向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43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