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水式树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3761.4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2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曹林涛;王振华;李玉奇;孙海波;刘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3/04 | 分类号: | A01G23/04;A01G29/00;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5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水 式树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苗木栽植的储水式树穴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储水式树穴结构,适用于绿化、滞水与补水作用的保水栽植结构。
背景技术
栽种树木多是采用人工或机械在地表以下取土成为树穴,并待植入苗木后回填以前挖出的原土。这种树穴结构单一,土质渗透不良地区,存在不少的缺陷,尤其不利于城市利用绿地的空间调节水分。不论是浇水灌溉还是自然降雨,首先是树穴的表土层容易板结,影响地表水分的下渗;其次树穴深层及其附近土壤难以有效地在降雨时节或浇水时段保有水分,从而无法延迟浇水或在缺水时节依靠自身地下水补充根系需求。另一方面,在降雨时节没有竖向渗透通道,容易形成地表径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把“雨水滞渗调蓄设施”作为建设任务之一。《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提高雨水滞渗、调蓄和排放能力”;条例同时明确要求“增加绿地、砂石地面、可渗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对雨水的滞渗能力”。同时正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储水式树穴正是对此要求的具体细节回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水式树穴结构,可便利水分下渗并蓄积在根系周围,形成根系微水库;不仅调节降雨时节的地表径流,而且通过涵养地下水发挥缺水时节的水分补充。
本实用新型包括植土,吸水材料,渗透材料等填充的植树穴与附加穴;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树穴结构由植树穴与附加穴叠合1/4组成,两者尺寸相当;植树穴内培土栽植苗木,附加穴内填充吸水材料吸纳水分成为侧方储水体;在植树穴的表层铺筑5-10cm渗透材料组成渗透表层,在植树穴的底部铺垫5-10cm吸水材料组成底层储水体;在靠近附加穴的一半叠合区填充渗透材料组成竖向渗透通道;吸水材料为建筑垃圾与木质残体的轻质多孔混合物,渗透材料为砂或磷石膏与土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以吸水材料为填充物的储水体迟滞并吸收一部分水分至地下,通过以渗透材料为填充物的渗透体实现表层透水与竖向和侧向输送,通过两穴叠合最终实现在树穴的根系周围形成涵养水分的土体。另一方面,渗透材料利用了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吸水材料利用了建筑垃圾与木质残体等自身吸水性以及堆积孔洞的储水性。如此操作,不仅利用固体废弃物,提高浇水与降水的利用率,而且实现了降雨的迟滞备用功能,是海绵城市的具体细节体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一种储水式树穴结构由植树穴1与附加穴2叠合四分之一组成;植树穴1的底层为5-10cm的吸水材料3;附加穴2的非叠合区填充吸水材料3,在靠近附加穴2的一半叠合区填充渗透材料4;植树穴1的表层铺筑5-10cm的渗透材料4,除表层与底层以及已经填充的一半叠合区外,其余部分为植土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37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