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股骨头微创植骨术后康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3438.7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8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泽;张纯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纯朴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股骨头 微创植骨 术后 康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康复理疗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股骨头微创植骨术后康复器。
背景技术
患者在接收股骨头坏死植骨术治疗后,需要卧床很长一段时间,以使股骨头康复,然后还要有很长的一端时间进行运动康复,以恢复股骨头的机能。而在术后的卧床恢复阶段,为防止发生血栓,每天还需要对患者输入一定剂量的抗血栓药物。
传统治疗方法疗程长,病人恢复慢,股骨头机能恢复的效果不够理想。为改变这种状况,申请人发明了一种股骨头微创植骨的手术新疗法,使得患者在术后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开始机能康复训练,以早日恢复股骨头的机能,减少或避免抗血栓药物的使用。
但是,在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由于股骨头还没有较强的承受力和耐受力,因此,必须要借助器械才能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股骨头的负重。而目前还没有针对股骨头植骨术后的康复训练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股骨头微创植骨术后康复器,以减少康复训练过程中股骨头的负重,早日恢复股骨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股骨头微创植骨术后康复器,在上部敞口的箱体内设置有座台,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扶手,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支撑有拉杆架,在所述箱体内的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在所述箱体底部开有出水口。
在所述拉杆架上通过垂吊的连杆或拉簧连接有横置的吊杆。
在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地轮,在所述地轮上设置有定位止动机构。
所述扶手有两个,在所述箱体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等高设置。
本实用新型是在箱体内装水形成一个水箱,患者进入该水箱中,通过座台、拉杆架、吊杆和行走机构等,或坐、或站、或步行、或锻炼上肢,进行各种肢体活动。由于水箱中的水体浮力使患者身体所承受的地心引力大为减弱,这样就可极大地缓解患者股骨头的承受力,并且还能够通过肢体的多种运动,对股骨头起到很好的机能康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股骨头微创植骨术后缺少康复训练器械的问题,提高了患者股骨头微创术后的机能恢复,满足了患者的股骨头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扶手,3、吊杆,4、拉簧,5、拉杆架,6、出水口,7、地轮,8、行走机构,9、座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箱体1为上部敞口的箱体,其高度应在1.3—1.5米左右,使用时向箱体中灌注温水,水位高度应能够到达患者的腰部位置,以满足对股骨头提供浮力的基本要求。在箱体外围可设置保温板和电热机构,以使水温保持在38—39℃。在箱体1的底部开有出水口6,在出水口上可设置阀塞,实现控水和排水功能。在箱体1的底部可设置四个地轮7,使本装置形成一个可在病房推动的移动车体,便于使用。在地轮7上应设置定位止动机构,该机构可采用移动病床上的地轮锁定机构,以在患者出入箱体时保持箱体的稳定。
在箱体1内的底部一端设置有座台9,患者可坐在座台上休息。在箱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扶手2,扶手最好有两个,在箱体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等高设置,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在箱体1的上沿中部跨接有门形拉杆架5,以便于患者站立在水中,手臂上举,握住拉杆架5上的横杆,进行胯部的扭动训练。在拉杆架5上还可通过垂吊的连杆或拉簧4连接一个横置的吊杆3,以使患者进行低位的上臂拉伸或拉力训练。
在箱体1内的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8,行走机构可采用跑步机上的传动带机构,经防水处理,成为一个电动行走机构;也可在箱体1内的底部设置若干平行轴,在每个轴杆上套接若干行走轮,形成无动力行走机构。患者在行走机构8上进行水中的行走锻炼,以提高股骨头的耐受力,尽早恢复生理机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纯朴,未经张纯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34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